夏天来临时,古人是如何防蚊虫叮咬的?

夏天来临,相信很多人对蚊虫叮咬防不胜防,对蚊子可谓是“恨之入骨”。其实,不光是现代人面临着蚊虫叮咬的麻烦,就连古代人也对蚊子充满了痛恨。两千多年的《庄子·天运篇》里面记载道:“蚊虻噆肤,则通昔不寐矣”,意思是被蚊虫叮咬,一晚上也睡不着觉,可见古人对蚊子有多恨了。然而,我们现代人防蚊虫叮咬的手段多种多样,那么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古人夏天是如何防蚊、灭蚊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烟熏法驱蚊
烟熏法驱蚊,是古人最常用的驱蚊方法,这个方法我记得特别清楚,小时候家人在院子里乘凉的时候,就拿一些艾草点燃之后,蚊子闻到艾草的特殊气味之后,便避而远之。除了艾草之外,蒿草的驱蚊效果也不错,烟雾不多,味道不呛人,于是,这两种材料便被制作成了最早的驱蚊工具——火绳。
秋天,人们将艾草、蒿草采集回家,像编辫子一样编成绳状,然后挂在房梁上晾干或者放在干燥处,避免受潮。等到来年夏天,蚊子袭来的时候,这种艾草或蒿草编成的火绳便派上用场了,晚上在院子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将其点燃,驱蚊的效果是极其好的!
一直到现在,在很多农村地区,还使用这种“初级版”的蚊香驱蚊。
夏天来临时,古人是如何防蚊虫叮咬的?夏天来临时,古人是如何防蚊虫叮咬的?
文章插图

驱蚊用的艾草
蚊香驱蚊
宋朝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已经可以在火绳的基础上制作蚊香。据宋代《格物粗谈》中记载:“端午时,收贮浮萍,阴干,加雄黄,作纸缠香,烧之,能祛蚊虫。”这便是古代蚊香的制作方法,从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古代蚊香的主要成分是雄黄。雄黄作为一种矿物质,是古代用途很广的杀虫剂。
清朝时期,蚊香的制作水平进一步提高。晚清时,一位英国人来华采集茶种,当他进去南方潮湿的山脉中时,被蚊虫叮咬得整夜都睡不着觉。最后,在当地人的帮助下,他购买了一些当地人使用的蚊香,一用之后,立竿见影。
返回欧洲时,他把这些购买的蚊香特意带了回去,没想到这些毫不起眼的蚊香,引起了欧洲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询问这种蚊香是由何种物质构成。最后,当他再次来到中国,向当地人询问后得知,这种蚊香的配方为:松香粉、艾蒿粉、烟叶粉、少量的砒霜以及硫磺组成。
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到了现代,蚊香驱蚊已经成为了每个家庭必备的驱蚊手段之一。
夏天来临时,古人是如何防蚊虫叮咬的?
文章插图

香囊驱蚊
香囊驱蚊,流行古代上流社会之中,能用得起香囊的人家,非富即贵。香囊流行于明清时期,佩戴在身上,除了有香水的功效外,还有驱蚊的效果。一个小小的香囊所散发出的味道是由多种中药构成的,如藿香、薄荷、八角、茴香等,这些比较常见的中药材组成的香囊,佩戴在身上,既优雅,又有驱蚊功效,便成了古代上流社会的驱蚊最爱。
蚊帐避蚊
俗话说“我惹不起你还躲不起吗?”除了以上驱蚊方法外,古人还经常用蚊帐避蚊。用“蚊帐避蚊”从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了,当时齐桓公经常在“翠纱之帱”中避蚊。这里的“翠纱之帱”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蚊帐。唐宋以后,蚊帐已经成了当时居家必备之物,直到现在。
此外,为了防蚊,古人可以说是想尽了办法。如发明了“灭蚊灯”,夜晚来临时,将灭蚊灯吊在蚊帐内,灯盏的侧面开小口,当灯绳被点燃后,就会因冷热不均产生气流,蚊帐内的蚊子便会被气流吸进灯盏内烧死。当然,这种方法由于比较麻烦,一般很少有人去用,大多数人选择的还是艾草驱蚊或者到后来的蚊香驱蚊。
夏天来临时,古人是如何防蚊虫叮咬的?
文章插图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