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小寒到,起居有“三防”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小寒时节大风降温,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小寒时节是气温最低的季节,人们要做好防寒防冻,民间有“食菜饭”、“糯米饭”等习俗。
 中年|小寒到,起居有“三防”
文章插图
小寒时节
起居要做到“三防”
(一)首要防寒:冬季是关节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高发时节。因此,小寒时节,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要注意头部保暖。因为头部是人体的神经中枢所在,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阳经都上达于头部。同时,腹部、膝关节、脚部的保暖也很重要。建议老年人早睡晚起,避免寒气侵袭。
(二)其次要防燥:天气干燥,人就容易上火。此时,除了多饮温水之外,还应适量补充蛋白质及脂肪,如多喝滋补汤品、粥等。居家时,可以使用加湿器,以提高室内湿度。
(三)最后要防感冒:小寒是风寒感冒多发时节。除注意保暖外,还要多做肢体伸展运动。另外,小寒节气的运动要注意适度:一是日出后再开始锻炼,二是要做准备活动,三是运动不要大汗淋漓,锻炼后要及时穿衣,避免寒邪侵袭。
小寒时节
科学养生学会“补”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从饮食养生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按照传统中医理论,滋补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一)补气主要针对气虚体质:如动后冒虚汗、精神疲乏等体,宜用红参、红枣、白术、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
(二)补血主要针对血虚体质:如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嘴唇苍白等,应用当归、熟地、白芍、阿胶和首乌等。
(三)补阴针对阴虚体质: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手足心热等体征,宜用冬虫夏草、白参、沙参、天冬、鳖甲、龟板、白木耳等。
(四)补阳针对阳虚体质: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等,可选用鹿茸、杜仲、肉苁蓉、巴戟等。
小寒时节
多多锻炼身体好
民谚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在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进行户外的运动,如晨早的慢跑、跳绳、踢毽等。还要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
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编辑:王延明
审核:董艳春
来源:泰报微健康
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注“朝闻快线”的读者也关注了
中年|小寒到,起居有“三防”】“冰城地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