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发现有“息肉”,会是肠癌的异常信号吗?医生给您详细说清楚

随着经济的发展 ,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饮食结构的调整 , 居民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 , 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健康体检”了 , 这是好事 。 近段时间也有一个热点话题引爆全网 , 原来在《大众医学》杂志发布的《2019上海白领健康指数报告》显示 , 从2013年开始到2018年 , 上海白领的体检异常率从94.60%上升到了98.75% , 女性排名前3的分别为骨质疏松、幽门螺旋杆菌、慢性宫颈炎 , 男性排名前3的异常情况则依次是血粘度升高、甲状腺异常、慢性咽炎 。 于是不少网友纷纷表示不敢去体检了 , 但这能解决问题吗?显然是不能的 , 尤其是对于一些中老年群体 , 我们还会建议要定期完善胃肠镜检查 , 以便于发现早期的癌前病变 。 那么在肠镜发现有“息肉” , 这是不是肠癌的异常信号呢?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看法 。
肠镜发现有“息肉”,会是肠癌的异常信号吗?医生给您详细说清楚文章插图
先对肠癌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我们老百姓比较通俗的讲法是叫肠癌 , 其实在临床上我们对其规范的诊断名词为“结直肠癌” , 流行病学显示 ,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第三大常见癌症 , 并且占癌症相关病因的第2位 。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居民生活方式的西方化 , 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总体来看是呈明显上升趋势的 。 有朋友可能会问 , 大夫 , 这得了这个癌症预后怎么样呢?我想告诉大家的是 , 结直肠癌的生存率与诊断时的病变分期是密切相关的 , 如果发现时病灶处于“原位” , 那其5年的生存率可高达90% , 如果已经有远处转移 , 则可降至10% , 所以结直肠癌的治疗也很简单粗暴 , 那就是早发现 , 早期治疗 。
肠镜发现有“息肉”,会是肠癌的异常信号吗?医生给您详细说清楚文章插图
肠道息肉与肠癌有什么关系?●上面这个小节我也写到 , 结直肠癌的预后与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 , 那么怎么才能早发现呢?其实它并不像你阑尾炎了可能会腹痛 , 感染了会发热一样 , 在早期很多人都是没有什么临床症状的 , 直到晚期肿瘤长的越来越大病人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 , 出现便秘、便血等情况时才去就诊 , 这时候往往就为时已晚了 。 所以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那必然是离不开“肠镜检查” 。
●注意 , 看过来 , 其实大多数的结直肠癌来源于原已存在的息肉 , 息肉是什么意思呢?它是我们肠道黏膜突起的病变 , 可包括瘤性息肉(如腺瘤)及非瘤性息肉(如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 。 最常见及临床最重要的息肉是腺瘤性息肉 , 流行病学显示可占到所有结直肠息肉的1/2到2/3之多 , 那么我们基于“腺瘤-不典型增生-癌”这么一个癌前病变的模式 , 所以当下结直肠腺瘤被认为是重要的癌前病变 。 说白了这就是肠癌的异常信号 。
●一般来说 , 我们人体的正常细胞要基因突变转换为癌症 , 这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 致癌物质发挥作用 , 需要累积一定的剂量 。 以大肠癌为例 , 大肠息肉恶变成为大肠癌 , 大概需要5至10年的时间 。 所以 , 癌症的发病率 , 一般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的 。 根据我国国情及结直肠癌临床流行病学资料 , 人群筛查相关的诊疗指南是建议将50-75岁作为目标年龄段;有家族史的人可提前到40岁 , 若有肠息肉 , 更要每年定期复查 。 对于已有相关症状和体征的人群 , 尤其是便血、粘液便血、排便习惯改变、不明原因贫血、体重下降等报警症状 , 则不做年龄限制 , 应及早筛查 。
肠镜发现有“息肉”,会是肠癌的异常信号吗?医生给您详细说清楚文章插图
有肠道息肉 , 该作何应对?●这就讲到解决办法了 , 如上讲到的最常见及临床最重要的息肉是腺瘤性息肉 , 对待它 , 我们就是要发现后立即切除 , 这样咱们就能中断腺瘤到癌变的过程 , 从而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 这其实与当下发病率非常之高的肺部结节有点类似(虽然大部分都是良性惰性的) , 如你CT发现一个磨玻璃结节5mm以下 , 一段时间后复查发现变大 , 超过了8mm , 这时候有经验的医生通过对比结节的影像变化就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