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胃“消消气”,中医有妙招

当今社会 , 由于生活节奏快、强度高 , 因此 , 大人、小孩、老人都会出现胃胀气的毛病 , 并且由于胃胀气会使人全身不舒服 , 不思饮食 , 所以胃胀气患者备受折磨 , 极大地影响了日常的生活和工作 。
但这种胃胀气现象是可以调理的 , 选对正确的方法 , 养好自己的胃 , 就能摆脱胃胀气的困扰 。 中医采用内外兼用、食药同施之法 , 颇见功效 。
中医分五型胃胀气的中医分型主要有以下几个:
1.寒食伤胃 。 本证外感寒邪 , 过食生冷之物 , 导致寒凝于胃 , 胃中阳不展 , 气机阻滞 , 胃失职 。 症见胃脘暴痛且胀 , 痛势较急 , 胃中似冰 , 泛吐清水 , 得温则舒 , 舌苔白滑 , 脉弦迟 。 治则当以温胃散寒理气为法 , 可选食附理中汤(临床经验方)加味 , 以收温胃散寒、理气止痛之功 。
2.肝胃不和 。 因气郁伤肝 , 肝气横逆犯胃 。 本证常因情志所伤而诱发 , 证见胃脘胀满 , 气逆攻痛连胁 , 嗳气频频 , 得气则舒 , 舌苔薄白 , 脉弦 。 治则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 方选加味逍遥散 , 以达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之功 。
【给胃“消消气”,中医有妙招】3.肝郁胃热 。 因肝气郁结 , 郁而化火 , 横逆犯胃 , 胃失传化之职 , 内生湿浊 , 郁而生热 。 热居胃腑常因七情或饮食不慎而诱发 , 临证所见胃痛时轻时重 , 胃脘部灼热 , 嘈杂泛酸 , 口干、口苦、心烦易怒、纳差、口渴、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细数 。 治则泄肝清热和胃 , 方加味化肝煎 , 可实现疏理肝胃气机而止痛 。
给胃“消消气”,中医有妙招文章插图
4.脾虚胃寒 。 本证素体脾胃阳气虚损 , 运化不及 , 寒浊内生 , 困阻脾胃之阳 。 常因饮冷感寒而复发 , 临床见胃中隐隐作痛 , 纳食不化、上腹饱闷 , 不思食 , 恶冷喜热饮 , 得温痛缓时呕吐清水 , 小便清利 , 大便时溏 , 舌质淡、苔白 , 脉细缓 。 治则益气温中 , 散寒和胃 , 方选香砂理中汤加味 , 可收益气、温中散寒和胃之功 。
5.气滞血瘀 。 本证多见于胃脘痛日久不愈 , 气血滞而不通 , 胃以疼痛为主 。 痛而有定处 , 如针刺 , 胃脘饱闷似有物顶住之感 , 舌质青紫 , 脉细涩 , 当以理气化瘀止痛 。 方选金铃子散合膈下逐瘀汤 , 可起到理气化瘀、止痛之功 。
病因有六条现代人患胃胀多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
1.边吃饭边说话 。 古代人讲究“食不言 , 寝不语” , 但是现代人吃饭都喜欢热闹 , 安安静静地吃饭反而觉得别扭 , 边吃饭边说话则容易让人们吃进许多的空气 , 从而引起胃胀气 。
2.吃饭过快 。 有些人吃饭跟打仗似的 , 狼吞虎咽 , 一口饭还没下肚 , 另一口已经到嘴里了 , 这样囫囵吞枣 , 会让大量的空气和食物一起进入胃肠道 。
给胃“消消气”,中医有妙招文章插图
3.吃产气食物 。 产气食物是导致胃胀气的一大因素 。 豆类、山芋等食物都属于产气食物 , 这些食物进人肠胃后 , 容易发酵产气 , 肠胃产生过多的气体 , 自然就会有胀气的感觉 。
4.情绪不良 。 人的七情与五脏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 心情不好身体也会有各种状况 。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 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胃痛、胃胀气 。
给胃“消消气”,中医有妙招文章插图
5.乳糖不耐受 。 很多人对乳糖不耐受 , 体内缺少乳糖分解酶 , 无法把吃进去的食物中的乳糖分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 , 这时体内肠道细菌就会将乳糖分解为大量的氢气和脂肪酸 , 从而让人感到胀气 。
6.用嘴巴呼吸 。 很多人容易忽视这一点 , 用嘴巴呼吸会将大量的空气吃进肚子 , 造成胀气 , 因此 , 鼻炎患者经常会有胀气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