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正经证汇》:伤寒金匮实战经验( 三 )


右三法 , 支节疼痛、呕证 。
伤寒解后 , 虚羸少气 , 气逆欲吐者 , 竹叶石膏汤 。 伤寒云云 , 得之便厥 , 咽中干 , 烦躁吐逆者 , 甘草干姜汤 。
右二法 , 吐逆证 。
干呕吐涎沫 , 头痛者 , 吴茱萸汤 。 妇人吐涎沫 , 小青龙汤 。 伤寒表不解 , 心下有水气 , 干呕 , 发热而咳 , 或喘者 , 同方 。 干呕吐逆 , 吐涎沫者 , 半夏干姜散 。 咳逆上气 , 时时唾浊 , 但坐不得眠者 , 皂荚丸 。 咳逆倚息不得卧 , 小青龙汤 。 时复冒者 , 苓桂五味甘草汤 。 反更咳 , 胸满者 , 苓甘五味姜辛汤 。 冒者必呕 , 呕者复内 , 半夏苓甘姜味辛夏汤 。 假令瘦人脐下悸 , 吐涎沫而癲眩 , 此水也 , 五苓散 。 蛔虫之为病 , 令人吐涎沫 , 心痛发作有时 , 甘草粉蜜汤 。 大病差后 , 喜唾 , 久不了了者 , 理中丸 。
右九法 , 干呕、咳吐涎沫证 。
肺痿 , 吐涎沫者 , 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 肺痿 , 咳唾涎沫不止 , 咽燥而渴者 , 生姜甘草汤 。 肺痿 , 吐涎沫而不咳者 , 甘草干姜汤 。 咳而胸满 , 振寒 , 咽干不渴 , 时出浊唾 , 腥臭久久 , 吐脓如米粥者 , 为肺痈 , 桔梗汤 。 同证 , 桔梗白散 。
右五法 , 肺痿、肺痈、吐涎沫、浊唾证 。
发汗吐下后 , 虚烦不得眠 , 心中懊侬 , 若呕者 , 栀子生姜豉汤 。 胸满 , 心下坚 , 咽中怗怗如有炙肉 , 吐之不出 , 吞之不下者 , 半夏厚朴汤 。 心胸中有停痰、宿水 , 自吐出后 , 心胸间虚气满 , 不能食 , 茯苓饮 。 鲙食之在心胸间不化 , 吐复不出 , 速下除之 , 橘皮大黄朴硝汤 。 病人胸中似喘不喘 , 似呕不呕 , 似哕不哕 , 彻心中愦愦然无奈 , 生姜半夏汤 。 太阳病 , 过经十余日 , 心下温温欲吐 , 而胸中痛 , 大便反溏 , 腹微满 , 郁郁微烦者 , 调胃承气汤 。 阳明病 , 不吐不下 , 心烦者 , 同方 。
右七法 , 病有心胸中欲呕吐不出证 。
伤寒发汗 , 若吐若下 , 解后 , 心下痞硬 , 噫气不除者 , 旋复代赭石汤 。 伤寒汗出 , 解之后 , 胃中不和 , 心下痞硬 , 干(按:“干”字下脱“呕”字)噫 , 食臭 , 胁下有水气 , 腹中雷鸣 , 下利者 , 生姜泻心汤 。
右二法 , 心下痞硬、嗳证 。
干呕哕 , 若手足厥者 , 橘皮汤 。 哕逆者 , 橘皮竹茹汤 。 黄疸病 , 小便色不变 , 欲自利 , 腹满而喘哕者 , 小半夏汤 。 大便不通 , 哕 , 数谵语者 , 小承气汤 。
右四法 , 哕逆证 。
《长沙正经证汇》:伤寒金匮实战经验文章插图
大便不通门(附:硬难)
中恶 , 心痛 , 腹胀 , 大便不通者 , 走马汤 。 少阴病六七日 ,, 腹胀不大便者 , 急下之 , 大承气汤 。 大下后 , 六七日不大便 , 烦不解 , 腹满痛者 , 此有燥屎也 , 同方 。 阳明病 , 脉迟 , 虽汗出 , 不恶寒者 , 其身必重 , 短气 , 腹满而喘 , 有潮热者 , 可攻里 , 大承气汤 。 发热恶寒 , 若腹大满不通者 , 小承气汤 。
右四法 , 大便不通腹胀满证 。
伤寒 , 若吐若下后 , 不解 , 不大便五六日 , 上至十余日 , 日晡所发潮热 , 不恶寒 , 独语如见鬼状 , 但发热谵语者 , 大承气汤 。 阳明病 , 谵语 , 有潮热 , 反不能食者 , 胃中必有燥也 , 同方 。 二阳并病 , 太阳证罢 , 但发潮热 , 手足漐漐汗出 , 大便难而谵语者 , 下之则愈 , 同方 。 产后七八日 , 目中不了了 , 睛不和 , 无表里(按:“里”字衍)证 , 大便难 , 身微热者 , 同方 。 病人小便不利 , 大便乍难乍易 , 时有微热 , 喘冒不能卧者 , 有燥屎也 , 同方 。 得病二三日云云 , 须小便利 , 屎定硬 , 乃可攻之 , 同方 。 阳明病 , 潮热 , 大便微硬者 , 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 , 不与之 。 阳明病 , 其人多汗 , 以津液外出 , 胃中燥 , 大便必硬 , 硬则谵语 , 小承气汤 。 大便不通 , 哕 , 数谵语者 , 同方 。 太阳病 , 若吐、若下、若发汗 , 微烦 , 小便数 , 大便因硬者 , 同方 。 伤寒 , 不大便六七日 , 头痛有热者 , 同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