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正经证汇》:伤寒金匮实战经验( 二 )


呕吐门(附:唾诞沐、噫哕)
诸呕吐 , 谷不得下者 , 小半夏汤 。 呕家本渴 , 渴者为欲解 , 今反不渴 , 心下有支饮故也 , 同方 。 胃反呕吐者 , 大半夏汤 。 食谷欲呕者 , 吴茱萸汤 。 食已即吐者 , 大黄甘草汤 。 呕而发热者 , 小柴胡汤 。 伤寒五六日 , 呕而发热者 , 同方 。 妊娠呕吐不止 , 干姜人参半夏丸 。 伤寒本自寒下 , 医复吐下之 , 寒格 , 更逆吐下 , 若食入口即吐 , 干姜黄芩人参汤 。 太阳与阳明合病 , 不利但呕者 , 葛根加半夏汤 。 太阳中风 , 汗自出 , 淅淅恶风 , 翕翕发热 , 鼻鸣干呕者 , 桂枝汤 。 产后中风 , 续得之数十日不解 , 头微痛 , 恶寒 , 时时有热 , 心下闷 , 干呕 , 汗出者 , 同方 。
右十二法 , 呕吐不得食或发热证 。
呕 , 心下痞硬者 , 大半夏汤 。 呕而肠鸣 , 心下痞者 , 半夏泻心汤 。 伤寒中风 , 医反下之 , 其人下利 , 日数十行 , 谷不化 , 腹下雷鸣 , 心下痞硬而满 , 干呕 , 心烦不得安 , 甘草泻心汤 。 太阳中风 , 下利呕逆 , 表解者 , 乃可攻之 。 其人漐漐汗出 , 发作有时 , 头痛 , 心下痞硬满 , 引胁下痛 , 干呕短气 , 汗出不恶寒者 , 十枣汤 。 伤寒发热 , 汗出不解 , 心下痞硬 , 呕吐而下利者 , 大柴胡汤 。 太阳病 , 过经十余日 , 反二三下之 , 后四五日 , 柴胡证仍在者 , 先与小柴胡汤 。 呕不止 , 心下急 , 郁郁微烦者 , 大柴胡汤 。 卒呕吐 , 心下痞膈 , 间有水眩悸者 , 小半夏加茯苓汤 。 干呕下利者 , 黄芩人参汤 。 干呕而利者 ,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
右九法 , 呕吐、心下痞硬、下利证 。
少阴病 , 吐利 , 手足厥冷 , 烦躁欲死者 , 吴茱萸汤 。 呕而脉弱 , 小便复利 , 身有微热 , 见厥者 , 四逆饧 。 既吐且利 , 小便复利而大汗出 , 下利清谷 , 内寒外热 , 脉微欲绝者 , 同方 。 吐利汗出 , 发热恶寒 , 四肢拘急 , 手足厥冷者 , 同方 。 少阴病 , 饮食入则吐 , 心中温温欲吐 , 复不能吐 , 若膈上有寒饮 , 干呕者 , 不可吐也 , 急温之 , 同方 。 少阴病 , 下利清谷 , 里寒外热 , 手足厥逆 , 或干呕 , 或咽痛 , 通脉四逆汤 。 少阴病 , 下利不止 , 厥逆无脉 , 干呕烦者 , 白通加猪胆汁汤 。
右七法 , 呕吐、下利、厥逆证 。
腹中寒气 , 雷鸣切痛 , 胸胁逆满 , 呕吐者 , 附子粳米汤 。 伤寒胸中有热 , 胃中有邪气 , 腹中痛 , 欲呕吐者 , 黄连汤 。 诸黄腹痛而呕者 , 小柴胡汤 。
【《长沙正经证汇》:伤寒金匮实战经验】 右三法 , 腹痛呕吐证 。
胃反 , 吐而渴欲饮水者 , 茯苓泽泻汤 。 吐后 , 渴欲得水而贪饮者 , 文蛤散 。 少阴病 , 下利六七日 , 咳而呕 , 渴 , 心烦不得眠者 , 猪苓汤 。 呕吐 , 而病在膈上 , 后思水者 , 猪苓散 。 先渴后呕 , 为水停心下 , 小半夏加茯苓汤 。 中风发热 , 六七日不解而烦 , 有表里证 , 渴欲饮水 , 水入则吐者 , 曰水逆 , 五苓散 。
右六法 , 呕吐、渴证 。
伤寒六七日 , 中风 , 往来寒热 , 胸胁苦满 , 默默不欲饮食 , 心烦 , 喜呕 , 小柴胡汤 。 阳明病 , 胁下硬满 , 不大便而呕 , 舌上胎者 , 同方 。 本(按:“本”字《玉函》无)太阳病 , 不解 , 胁下硬满 , 干呕不能食 , 往来寒热 , 同方 。 产妇云云 , 大便坚 , 呕不能食者 , 同方 。 伤寒十三日 , 不解 , 胸胁满而呕 , 日哺所发潮热 , 巳而微利 , 柴胡加芒硝汤 。 呕而胸满者 , 吴茱萸汤 。
右六法 , 胸胁苦痛、呕证 。
少阴病 , 腹痛 , 小便不利 , 四肢沉重疼痛 , 自下利 , 或呕者 , 真武汤 。 温疟者 , 身无寒 , 但热 , 骨节疼烦 , 时呕者 , 白虎加桂枝汤 。 伤寒六七日 , 发热 , 微恶寒 , 支节疼烦 , 微呕 , 心下支结者 , 柴胡加桂枝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