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吴茱萸,治病大功效吴茱萸17种外用妙方,全身疾病都赶跑

中药吴茱萸,味辛,苦,性热,有小毒。入肝,脾,胃经。功能: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止泻。内服常用于脘腹冷痛,厥阴头痛,吞酸,呕吐,寒湿泄泻等。但由于本品辛热燥烈,易伤阴耗液,损气动火,故阴虚有热及实热患者则不适宜。根据内病外治、上病下治的原则,吴茱萸不仅可用于寒证,也可用于某些热证,这就扩大了吴茱萸的治病范围和其治病的作用。其外治法十分简便,奏效迅速,且避免了毒副作用,尤其对婴幼儿的某些疾病更为适宜。现将其外治方法及其适应证简述于下:
一味吴茱萸,治病大功效吴茱萸17种外用妙方,全身疾病都赶跑
文章插图

一味吴茱萸,治病大功效吴茱萸17种外用妙方,全身疾病都赶跑】穴位敷药治病法
一、涌泉穴敷葯治病法:
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位于足掌中心之凹陷处,在第2、3跖骨之间。穴性:清肾热,宁神志,苏厥逆。临床常选用该穴位治疗神经性头痛,脑出血,小儿抽搐,心肌炎等证,吴茱萸辛散温通,用其粉加入食醋,调成糊状,敷于涌泉穴,可通过经络之作用,引导人体上部的虚热下行,即常说的引火归元。敷药后,涌泉穴有发热感,即虚火下行的象征,病即渐愈。
1、小儿口热流涎:取吴茱萸5g,置于捣药的小铁臼中,捣杵为粉末,再给其粉末中加入少量的面粉活匀后,依年龄之大小,取适量粉末,加入几滴食醋,于睡前调敷于患儿涌泉穴(男左女右)上,外面用一小块适当的塑料布贴护上,再用塑料带包捆牢固即可,第二天晨起后,可揭下其已用过的粉末存放着,再于睡前给己用过的粉末中加入适量未用过的粉末,用食醋调成糊状,再敷于涌泉穴上。一般3日即可痊愈。
2、眩晕病: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风阳浮越,上扰清空,清窍失宁,致生的眩晕。将吴茱萸碾成粉末,每次用10g~15g,方法如前。
3、喉痹(类似慢性咽喉炎):用吴萸5g,冰片0.3g,共为细末,敷法如前。
一味吴茱萸,治病大功效吴茱萸17种外用妙方,全身疾病都赶跑
文章插图

4、痄腮(腮腺炎):痄腮病多发于冬春二季,由于时行温毒之气或风热之邪侵袭少阳及阳明气分,更挟痰火积热,致使气血瘀滞,邪阻经络而发病。本病多发于小儿,成人亦有患此病者,患过一次后可获终生免疫。该病有较强的传染性。治疗该病,可用吴茱萸15g,生绿豆50g,共碾为细末,加少量面粉,用醋调成糊状敷于双侧涌泉穴(亦可依男左女右方法),外用胶布带固定。每天換药1次。3~5次可获痊愈。
5、神阙穴(肚脐之中央)敷药治病法:神阙穴系任脉之要穴,其穴位与督脉之命门穴相对应,任督二脉经气相通,阴阳相济,起着调节人体脏腑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其穴性为温通元阳,苏厥固脱,运肠胃气机,化寒湿积滞。临床上常取该穴治疗脑溢血、霍乱(吐泻交作)、急慢性肠炎,虚脱等病。用吴茱萸研粉醋调敷神阙穴,温中散寒,可通过任督二脉调节肠胃功能,止脘腹痛和帮助消化,对治疗因寒邪犯胃所导致的腹痛、腹泻,都有好的效果。
6、寒性吐泻:用吴茱萸5g,研末;生姜10g,捣泥,放在锅里炒热,将吴茱萸粉撒在炒热的姜泥上面,乘热敷于肚脐(神阙穴)上,用一块塑料纸贴上,加纱布敷料盖上后用胶布固定。每隔6小时换药1次。病愈后还可续敷药1~2次。
7、虚寒泄泻:用吴茱萸粉3g,肉豆蔻粉3g,加少量面粉混合,用醋调成糊状,敷于肚脐上,小块塑料纸贴上,加纱布块盖上用胶布固定。每隔6小时换药1次,一般换2~3次后,病可获愈。
8、虚寒腹痛:用吴茱萸20g,公丁香10g,胡椒3g,共研细末贮于瓶中备用。用时每用该粉3g,面粉少许和匀,加入适量姜汁(生姜捣烂后加入少量温开水拧汁),调成糊状敷于脐上,如上面方法固定。每6小时换药1次,病愈后还可敷药2~3次,以除尽寒邪。
一味吴茱萸,治病大功效吴茱萸17种外用妙方,全身疾病都赶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