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控制好!它是引发糖尿病并发症的一个危险因子,却被大家忽略

有位糖友 , 患病18年 , 几年前因血糖控制不佳 , 开始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 空腹血糖能维持在7mmol/L左右 。 但在一年前 , 由于视物模糊 , 进行了眼底荧光造影检查 , 提示微血管瘤形成 , 服用药物半年无效 , 故又进行眼部激光治疗 。 但术后两个月 , 视力仍无明显恢复 , 并出现“飞蚊症” 。 再去就诊时 , 主治医生查其餐后2小时血糖为15.6mmol/L , 翻阅其门诊病历 , 三年内血糖检查主要以空腹血糖为主 , 仅见两次餐后血糖报告 , 且分别达11.9mmol/L和14.2mmol/L!
一定控制好!它是引发糖尿病并发症的一个危险因子,却被大家忽略文章插图
有的糖友与上述案例中的糖友一样 , 只重视餐前血糖的检查而忽视餐后血糖;另外也有的糖友知道餐后血糖须定期进行检查 , 但却不知道为什么 。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往往都有这样的体会:假如一个高血压病人高压(收缩压)超过180mmHg , 那么很可能就会开始紧张 , 甚至担心发生脑溢血等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但如果像案例中的这位糖友 , 在餐后血糖高达15.6mmol/L时 , 却往往不会太过在意 , 毕竟难以明显感到什么不舒服 。
餐后高血糖=“软刀子杀人”?
【一定控制好!它是引发糖尿病并发症的一个危险因子,却被大家忽略】然而 , 据研究表明 , 餐后2小时血糖每升高1mmol/L , 死亡的威胁就相当于高血压病人高压(收缩压)升高7mmHg 。 但血糖的升高与血压升高不同 , 呈现为一种阶梯性缓慢上升 。 所以 , 糖友 , 特别是长期患病的糖友对此已慢慢适应 , 并不会因血糖的轻中度升高而感到不适 , 也就难以引起重视--平时看似一切正常 , 等出现症状时病情已进展到十分严重的程度 , 甚至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或脑出血等可致猝死的疾病 , 可谓是“软刀子杀人” 。
一定控制好!它是引发糖尿病并发症的一个危险因子,却被大家忽略文章插图
回顾上述糖友的病史 , 我们不难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出现 , 服药后视力进一步减退 , 甚至接受激光治疗后眼病情况仍无明显好转——问题就在于其餐后血糖长期较高(加上平时也很少检查餐后血糖 , 也没有其他明显症状) 。 实际上 ,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已证实 , 在预测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进展中 , 餐后血糖的价值往往优于糖化血红蛋白(HbA1c) 。
特殊的临床意义
在过去几十年的很多大型临床试验中 ,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特别是心血管疾病 , 是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而餐后高血糖则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一个危险因子 , 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独立高危因素 。 在英国持续近20年的前瞻性糖尿病研究中 , 虽然强化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仅仅多降低了0.9% , 但强化治疗能有效降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危险 , 如降低需要进行白内障摘除术的患者比率、降低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等 。
此外 , 欧洲糖尿病诊断标准合作分析研究发现:无论空腹血糖是多少 , 心血管疾病猝死的危险性 , 随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的升高而上升;检查餐后血糖对猝死的预测性 , 要大幅超过检查空腹血糖 。
一定控制好!它是引发糖尿病并发症的一个危险因子,却被大家忽略文章插图
一天中 , 人体从进食早餐开始一直到晚餐后 , 机体持续处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除过程之中 , 达20个小时左右 。 因此 ,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 人体真正的空腹状态仅有早餐前的4个小时左右;换句话说 , 人体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餐后状态 。 所以 , 餐后血糖是否控制达标 , 就显得至关重要 。
综上所述 , 餐后血糖可作为诊断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预警信号 。 以餐后2小时血糖轻微增高、但还没有超过11.1mmol/L(糖尿病标准)为例 , 此时糖友心血管病并发症的风险已有所增加 。 为此 , 广大糖友应认识到定期测定餐后血糖的重要性 , 从而在早期警惕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 , 以便尽早进行相应的干预 , 有效延缓甚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