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码通用,多码融合,打通看病就医数字壁垒

一码通用,多码融合,打通看病就医数字壁垒文章插图
山西朔州的马先生在北大第一医院做了心脏手术 , 一年间多次往返于山西北京两地复诊 。 今年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 马先生通过好大夫在线平台进行免费图文复诊 , 解决了就诊难题 。 在医院做手术 , 在线上进行复诊 , 手术病人不再出院就“失联”……这些“互联网+医疗健康”的经验 , 被政府部门总结推广 。
日前 , 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 , 要求在全行业深化“五个一”服务行动 , 包括推进“一体化”共享服务、“一码通”融合服务、“一站式”结算服务、“一网办”政务服务、“一盘棋”抗疫服务等5个方面14项重点举措 , 解决老年人就医不会网上挂号、健康码各地不统一、就诊时“一院一卡”等看病就医问题 , 持续通过“互联网+”进行优化和改善 , 让人们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快捷 。
【一码通用,多码融合,打通看病就医数字壁垒】针对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等群体存在的“数字鸿沟”障碍 , 《通知》明确 , 在发展线上服务的同时 , 合理保留传统服务方式 , 既要实现线上服务便捷化 , 又要注重线下服务人性化 , 坚持线上线下一体融合 。
《通知》明确 , 在推行非急诊预约诊疗的基础上 , 医疗机构要简化网上服务流程 , 完善电话、网络、现场等多种预约挂号方式 , 畅通家人、亲友、家庭医生等代为预约挂号的渠道 , 同时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 , 保留挂号、缴费、打印检查检验结果等人工服务窗口 , 配备导医、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人员提供就医指导服务 , 切实解决老年人等群体运用智能技术的实际困难 。 在北京 , 二级以上医院在非急诊全面预约的基础上 , 为老年人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 。 医院建立无“健康码”的绿色通道 , 通过使用自助流调机、手工填写流调表等方式 , 协助没有手机、确实无法提供健康码的老年人完成流行病学史调查 。
《通知》明确 , 实现健康码“一码通行” 。 各地要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 , 落实健康码信息互认机制和规则 , 明确跨地区流动人员健康码信息在各地区可信可用 , 切实方便人员出行和跨省流动 , 实现防疫健康码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全国互认、一码通行 。 在低风险地区 , 除特殊场所和特殊人员外 , 一般不应查验健康码 。 对于老年人等不使用、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群体 , 可采取识读身份证、出示纸质证明、亲友代办或一人绑定多人防疫健康码等替代措施 。
针对看病就医“一院一卡、互不通用”问题 , 《通知》鼓励各地以普及应用居民电子健康码为抓手 , 推进实名制就医 。 同时 , 推进跨部门“多码融合” , 方便群众快捷接受多场景医药服务 。 如推动居民电子健康码与金融支付码、市民卡等“多码融合”应用 , 在不同部门“卡”、“码”可切换的基础上 , 加强信息互通、业务通办 , 方便群众使用 。 在广东 , 已实现居民电子健康码“一码通用” , 一人一码 , 一次认证 , 在全省任一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一码通用 。 目前 , 福建省电子健康码“多码协同”应用项目已经完成14个省属医院的应用建设 , 已覆盖全省3680多万人群 。
《通知》提出 , 推动医疗机构间电子病历、检查检验结果、医学影像资料等医疗健康信息调阅共享 , 逐步实现覆盖省域内的信息互认 。 国家将适时启动相关试点 , 积极推动在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有条件的区域 , 率先开展区域一体化信息联通、互认共享服务 。 在江苏省全省 , 居民健康档案可以“随身带” 。 居民通过个人电子终端可以随时调用自己的健康档案 , 满足开展自我健康管理、接受诊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中对健康档案跨域调用需求 。 “江苏健康通”APP和公众号可提供全省100多家三级医院检验检查报告的实时查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