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这个社区全力守护老人们的“独家记忆”

 守护|这个社区全力守护老人们的“独家记忆”
文章插图
忘记回家的路,忘记最亲的人,甚至忘记吃喝拉撒……当自己身边的老人出现这些症状,是否能及时发现并给予重视?如今,老龄化程度正不断加深,老年认知障碍逐渐成为影响老年人及其家庭生活的突出问题。然而专业咨询和指导的缺乏、养老机构专业照护能力不足,让长期照护中的家属面临着沉重的身心压力。
为解决“老年认知障碍”家庭的痛点,上海在2019年全市首批建立了28个“认知障碍友好社区”,五里桥街道成为了首批试点单位之一。自项目启动以来,街道联合专业的第三方机构福苑养老,从开展风险测评、开设相关课程活动、发展“认知症友好使者”等入手,逐步推进“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建设,让政府和社会各方资源有效协同,切实减轻认知症患者家庭负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守护|这个社区全力守护老人们的“独家记忆”
文章插图
及早排摸找到认知障碍症患者
“100-7口算,连续减三次是几?” “这是大学生做的题目了!我的这个题目怎么那么难!”“现在是考验您的计算能力,认知障碍的表现其中一部分会表现在‘计算能力’上。” 这是五里桥街道“认知障碍友好社区”项目团队进行认知症筛查工作时的一幕场景。
认知障碍的发生一般都是从“短期记忆”出现偏差开始的,记忆力逐渐减退,直到记忆出现混乱。对于患有认知障碍的老人来说,如果能够提早干预,可以有效延缓疾病进程。但现实中,由于公众对认知症缺乏深入的了解,很多老人往往在认知症进展到后期时,才引起家属的重视,而这时再送到医院已经为时已晚。为及时了解社区老人健康情况,早在去年,五里桥街道“认知障碍友好社区”项目团队就已经着手准备社区老年居民认知症筛查相关工作。今年5月开始,团队采取分批分流的措施,深入到每一个居委,安全有序地开展认知症风险测评工作。
此次筛查工作涵盖了五里桥街道的19个居委,2000多户含60岁以上老人的家庭。排摸过程中,工作人员手拿测评资料、“关爱认知症”宣传册等,对照着社区长者名单,为社区老人进行一对一的认知障碍风险测评和相关知识宣教,详细了解老人们的健康状态并做好跟踪记录。对有需要的居民,还免费提供认知症的精准筛查以及就医转诊服务。
通过风险测评及科普宣传,让社区居民了解“什么是认知障碍”、“认知障碍6大风险因素”、“认知障碍早期干预重要性”等认知障碍知识,提高早期认知障碍长者及普通长者对于认知障碍的正确认识,搭建认知症服务对象与社区居民的互动平台,形成“认知症好朋友”的社区氛围。
 守护|这个社区全力守护老人们的“独家记忆”
文章插图
紧抓需求构建家门口“认知症照护”体系
人们往往说,一位认知症老人的全护理,可能会拖垮一个家庭。这也体现了目前社会的现实:很多养老服务机构因为认知症老人照护难度大,风险高,不愿意收,真正能够提供认知症老人照护的专业机构不多,难以很好满足认知症老人的照护需求。随着认知症老人照护服务需求增加,五里桥街道结合辖区为老服务资源,在养老服务机构内改建认知症照护单元,进一步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精准化、专业化水平。
走进五里桥社区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楼是“认知症老人照护专区”。但来到此处,你会发现这里的空间规划有别于其他养老机构。由于认知症老人具有特殊性,不适合多人居住在同一空间,因此特别打造了“9+1”家庭式照护单元,即9位老人独立居住空间加1个公共活动空间,既做到了空间独立、互不干扰,又能保证老人们可以像在自己家客厅一样与老邻居、老伙伴聊天。
除了空间规划,街道还利用智能化手段,为认知症照护注入科技力量。今年6月,完成升级改造的五里桥第一日间照料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正式投入运营。为了达到对认知症长者的照护要求,中心特别配置了智能化的照护产品,符合12大智慧养老场景中的老年人紧急救援场景以及认知障碍老人防走失场景的功能。比如除了床头,卫生间,和淋浴间有紧急报警器外,还为认知症长者配置了智能胸牌,实现随时随地呼叫服务,三维精准定位;护理员配置智能手环,接受呼叫服务后,手环震动,显示呼叫信息,响应长者需求。PAD端,TV端同步显示呼叫信息及处理情况,形成管理闭环。同时,在中心周围设置了电子围栏,对部分认知症长者,可提供差异化的活动范围限制,离开特定区域立刻报警,降低了运营风险。呼叫处理和备注在云端实时记录,可永久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