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阴冷为什么还要养阴?做好这几件事,保持阳气「长」与「藏」( 二 )


二、养阴 , 以养阴生津为法
此多用于秋日之时 , 起居不慎 , 为燥邪所伤 , 或长期熬夜 , 烟酒伤身之人 , 此类患者大多阴虚有年 , 失于濡养 , 症见心烦失眠、口燥咽干、盗汗遗精、性欲亢进、小便短黄、大便干结 , 舌红少津 , 脉细数 。
临床上多以养阴生津为法 , 方用杀神麦冬汤 。
除了汤药内服 , 中医外治法也对秋冬养阴有极大的帮助 , 同时具有副反应小 , 操作简单的优点 。
1.针灸:用大椎、合谷、曲泽、血海等穴清泄邪热
针刺本身并无法直接滋补阴分 , 但是对于阳热炽盛之人 , 却可以通过针灸来达到调节气机 , 清泄邪热的功效 , 以达到顾护阴分的作用 。
而临床上使用较多的穴位有大椎 , 合谷 , 曲泽 , 血海等穴 , 其中大椎穴对于清热泻火有奇效 , 皆因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 , 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 , 长于清泻阳明之郁热 , 对于胃肠积热之人效果奇佳 , 曲泽为手厥阴心包经合穴 , 治善惊身热 , 烦渴口干 , 逆气呕血 , 血海穴 , 属足太阴脾经 , 主治血证 , 有清热凉血之功 , 诸穴取平刺泄法 , 可奏清泄邪热 , 凉血除烦之功 。
2.艾灸:用气海 , 关元 , 涌泉等穴引火归元
艾灸通常被认为具有温经散寒 , 扶阳固脱 , 温通经络的功效 , 通常阴虚之人还被认为是艾灸的禁忌体质 , 但其实不然 , 选择适合的穴位及手法 , 艾灸也可以起到引火归元的作用 , 对于阴虚火旺 , 相火上浮之人效果明显 , 常用的穴位有气海 , 关元 , 涌泉 。
秋冬阴冷为什么还要养阴?做好这几件事,保持阳气「长」与「藏」文章插图
秋冬阴冷为什么还要养阴?做好这几件事,保持阳气「长」与「藏」文章插图
秋冬阴冷为什么还要养阴?做好这几件事,保持阳气「长」与「藏」文章插图
其中 , 气海关元这一经典组合 , 具有培元补气的功用 , 涌泉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 , 涌泉穴配五行属木 , 木应于肝 , 肝为刚脏 , 体阴用阳 , 易升 , 易动 , 化火生风 , 足少阴肾经脉「从肾上贯肝膈」、「络心」 , 心主神明 , 涌泉乃阴阳交接之处 , 有引火归元 , 清热泄火的功效 。 上述三穴合用 , 可使上浮之阳收敛固藏 , 潜龙勿扰 。
3.中药外洗:用百合、当归、黄柏煮水外洗清热泻火
中药外洗是中华民族多年流传的重要养生保健手段 , 具有方便快速的功效 , 对于秋冬之际虚热上浮之人 , 可以用百合、当归、黄柏煮水外洗 , 可以起到清热泻火的作用 。
至于饮食起居方面 , 秋令之时 , 气候由炎热转为凉爽 , 阳气渐收而欲潜藏于内 。 人们要顺应自然界阳气开始收敛的特性来「早卧早起 , 与鸡俱兴」而逐渐减少运动量 。
「冬三月 , 此谓闭藏」 , 冬令之时 , 寒风凛冽 , 蛰出伏藏 , 天之阳气也随之潜藏 , 人们要顺应自然界阳气潜藏的特性来进行「早卧晚起 , 必待日光」而减少活动量 , 故人体阳气的消耗也相对减少 。
【秋冬阴冷为什么还要养阴?做好这几件事,保持阳气「长」与「藏」】而饮食上 , 应当充分注意避免辛辣之品 , 盖因辛辣之物既可使得阳气浮而不守 , 上扰头目而为病 , 又劫伤阴分 , 使秋冬无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