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静脉溶栓可有效减少卒中偏瘫致残,看“环湖特色”如何守护百姓脑健康

近日 , 2020年中国脑卒中大会暨脑卒中防治工作总结会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 。 会议聚焦近十年脑卒中防治工作的最新成效与亮点 , 设置了“百万减残”溶栓论坛、取栓论坛、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论坛等多个高质量学术论坛 。 在百万减残静脉溶栓论坛上 , 天津市环湖医院副院长孙志明教授向与会者详细介绍了天津本土尤其是“环湖特色”卒中防控体系建设的经验 。 会后 , 健康报采访人员就“环湖特色”的关键问题对孙志明教授进行了专访 。
始建于1988年的天津市环湖医院坐落在天津市东南部 , 占地12万平方米 , 设有1350张床位 , 其中90%为神经科床位 。 年门急诊量约50余万人次 , 年手术量约2.26万例 。
这家年轻的神经专科医院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医院 , 却连续多次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脑防委)《全国高级卒中中心静脉溶栓技术综合排名》中居首位 。 副院长孙志明表示 , 医院规模适中 , 定位清晰 , 始终坚守“走高度专业化道路 , 发展关键技术”核心发展理念 , 这些都为打造“环湖特色”卒中防控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目前 , 环湖医院已顺利建成了基于溶栓等多种关键技术的脑卒中防治全流程管理模式 , “环湖特色”也成为全国脑卒中防治工作(脑防工作)的优秀范例之一 。
搭建“硬核”体系:
坚持发展静脉溶栓等关键技术
2019年《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显示 , 我国脑卒中患病率呈整体上升趋势 , 据测算 , 国内40岁及以上脑卒中现患人数已达到1318万 。 就脑卒中救治而言 ,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 可有效降低卒中偏瘫致残发生率 。 2014年~2019年 , 天津市共开展20138例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 , 直接减少中重度残疾6710人 , 仅此溶栓工作一项就节约医疗费用约20亿元 , 间接降低了此类患者的医保支付费用 。
“作为神经专科医院 , 保障人民群众脑健康 , 减少卒中重度致残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和方向 , 环湖医院溶栓工作的亮眼成绩却并非一日之功 。 ”孙志明表示 , 自2010年起 , 环湖医院就开始选拔技术突出人才 , 组建特色学科 , 积极发展如早期静脉溶栓、动脉取栓、脑血流重建、血管介入治疗、血管超声、卒中单元管理、早期床旁康复及痴呆防治等关键技术 , 动员全员力量进行卒中一体化救治的体系建设 。 多年来 , 环湖医院管理层面和学科带头人为此做了大量工作 , 这些工作也为推动天津市乃至全国的静脉溶栓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例如 , 在全国成功申请静脉溶栓项目打包收费 , 规范了静脉溶栓的项目服务内容和基本流程;在天津市推广按病种付费 , 有效解决了急性卒中患者尤其是无法在3.5个小时内获得溶栓的患者的用药困难(此类患者约占总溶栓患者的60%~70%) 。
“近些年 , 环湖医院在政策助力和自身努力双擎推动下 , 以发展溶栓等关键技术为核心 , 走出了一条涵盖院前预防(筛查宣教)、院内急救(绿色通道)、多学科协作、院后随访(预防复发)的卒中防控全流程、专业化道路 。 ”孙志明介绍 , 在高危人群筛查方面 , 超声是重要的技术环节 , 也是卒中防控核心技术之一 。 按照国家脑防委总体部署 , 环湖医院近些年在天津市开展卒中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工作 , 将筛查重心下移 , 与社区医院联合 , 仅2014年~2019年 , 共在社区和乡镇筛查近10万人次 , 发现卒中高危患者并及时药物治疗或外科干预2.6万人次 。 同时 , 为将疾病预防关口前移 , 医院积极搭建公众宣教体系 , 提供24小时线上健康教育服务 , 2014年~2019年共健康宣教12万人次 。
在急救体系建设方面 , 环湖医院同样成绩斐然 。 据了解 , 环湖医院在院外急救体系与医院急诊体系对接方面 , 与天津市“120”急救中心联合 , 高峰期医院急诊科一天可接收500余位神经科急诊患者 , 其中重症患者皆通过“120”转运 。 此外 , 环湖医院新院区急诊科的设计理念也充分体现了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流程 , 实现了最小移动距离 , 使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影像学检查、抢救、手术、重症监护等环节 , 体现“时间窗”的急诊救治理念 , 提供24小时专用MRI、CT等设备作为急诊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