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疗”的探路者,IBM Watson败于何处?( 五 )

两年以后 , 1972年 , 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也开始进行类似的研究 , 这个研究课题名叫MYCIN 。 MYCIN也主要是 if-then规则库 , 但是后来if-then规则库有了一个响亮的新名号 , 叫“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 。

If-then规则 , 非黑即白 , 泾渭分明 。 后来把概率引入进规则 , 又用网状结构 , 把众多规则关联在一起 , 这就是1990年代大红大紫的技术 , 贝叶斯网络 , 又称因果关系网络 。 贝叶斯网络的旗手是Judea Pearl教授 。 2011年 , 他获得图灵奖 。 另一位研究“贝叶斯”网络的大咖是斯坦福大学的一位女教授 , 叫Daphne Koller 。 “贝叶斯”网络在数学上很美 , 但是落到实际应用过程中非常的复杂 , 始终找不到好的应用落地 , 于是贝叶斯网络热了一阵以后 , 现在门可罗雀 。 去年召开的一场国际计算机领域学术会议上 , Pearl教授的演讲 , 听众寥寥 。 而Koller教授更为大家熟悉的成就 , 是与吴恩达合办的网校Coursera 。

直到2011年 , IBM Watson出现了 。 最开始的时候 , IBM Watson是IBM研究院的一个研究课题 , 课题组从2006年开始 , 研究自然语言处理 。 他们教机器 , 从文献摘录出 “葡萄牙人 , 瓦斯科·达·伽马 , 于1498年5月20日到达卡利卡特” 这样的语句 。 又从其它文献中 , 摘录出 “卡利卡特位于印度西南部”这样的语句 。 然后串联这两句语句 , 推理出这样的结论 , “葡萄牙人 , 于1498年登陆印度” 。 这个课题组最著名的成就 , 是2011年参加了美国知识问答电视竞赛 , Jeopardy , 并战胜了人类选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