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娃哈哈营收降至十年最低,76岁宗庆后跨界创投( 二 )


事实上 , 娃哈哈除了康有利电商平台 , 还有另外三个电商平台 , 分别是食品饮料电商平台、跨境电商平台 , 以及与年轻人沟通交流的哈宝游乐园 。
动作如此密集而频繁 , 可见娃哈哈的焦虑程度 。 但“积极拥抱”电商的娃哈哈 , 似乎仍执着于“联销体” 。
以其电商平台康有利来说 , 平台会员依次分为体验官、云创客和云店长三个等级 , 升级的标准只有订单额 , 可谓简单粗暴 。 再结合宗庆后本人关于康有利的介绍:将号召10万创业者 , 为其贷款做零售商 , 同时还会把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联结到线上 , 实现“线上下单 , 线下配送”的一体化模式 。
如此来看 , 娃哈哈并非真正“拥抱”电商 , 更多的 , 是想把“联销体”搬到线上而已 。 但把联销体“数字化”了 , 就能让娃哈哈新获生机、重返辉煌吗?目前来看 , 答案是否定的 。
不断抄袭、屡战屡败娃哈哈的没落 , 从根源上来说并非“电商” , 而在于没有了“主打产品” 。
就目前来说 , 除了撑起销售额的AD钙奶、八宝粥、营养快线这“老三件”外 , 几乎娃哈哈投资的新项目、新产品都没有什么亮点 。
据统计 , 娃哈哈出产的产品已经高达300多种 , 但基本都是对市场上已成功饮料的模仿 , 然后低成本迅速复制 , 并借助娃哈哈强大而稳固的经销商渠道投放至渠道终端 。 因此娃哈哈也被冠以了“饮料界腾讯”的“名号” 。 不过 , 这种行为消费者并不买账 , 还造成了一种战略短视和资源浪费 。
其实关于这点 , 宗庆后在接受央视《对话》采访中也直言过:“缺少新的大单品是极其重要的一点” 。 显然 , 对于娃哈哈的走势 , 宗庆后可以说是一个清醒的落后者 。 虽然不断地在焦虑当中寻求新的出路 , 但多年来尝试过的众多项目 , 终究没有没有一个“亮眼”的成绩 。
早在2002年 , 娃哈哈就先后进军童装、方便面、奶粉、矿产行业 , 但可惜的是 , 在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广告成本后 , 这些业务均以失败退出而告终 。
至2011年 , 曾明确说不涉足房地产的宗庆后公开表示 , 计划将手中的百亿现金投向商业地产和矿山等领域 。 再到2013年 , 在这个娃哈哈历史上最辉煌的一年 , 娃哈哈集团与贵州省仁怀市政府签订了白酒战略投资协议 , 投资额为150亿元 , 并同时发布一款以贵州茅台镇为原产地的酱香型白酒——“领酱国酒” , 但效果亦差强人意......
经历了多次尝试又多次失败后的娃哈哈 , 开始逐渐回归平静 。 可随着时间推移 , 娃哈哈终究还是“没沉住气” , 又开始“折腾”了 。
2020年 , 逃不过“真香定律”的宗庆后 , 在高调宣布娃哈哈进军电商后 , 连续打造4个电商平台 。 并在他75岁这年进行了人生中第一场直播 , 为娃哈哈即将推出的中老年保健品电商平台康有利宣传造势 。
虽然娃哈哈对于健康领域并不陌生 , 但那已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 。 当再次踏进大健康领域时 , 这里已是人满为患 , 娃哈哈又该如何分得一杯羹呢?
同年5月 , 娃哈哈在江苏淮安设立了第一家连锁门店 , 推出了多款以AD钙奶为原料的奶茶 , 主打国潮、情怀、营养元素 , 并开放加盟模式 。 随即 , 娃哈哈奶茶店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放加盟 。 7月时 , 娃哈哈在广州的线下茶店开业 , 75岁的宗庆后还亲自到场站台 。
但“卖奶茶”一年后 , 有多名娃哈哈奶茶店的加盟商在媒体上爆料称 , 加盟后门店持续亏损 , 品牌“没有直营店却直接开放加盟 , 口头承诺虚假消息” , 还有加盟商称品牌没有加盟资质 , 自己却被误导签了多家店的合作合同等;不少加盟商只能闭店转让减少损失 。
除此之外 , 娃哈哈“公主”宗馥莉也没闲着 , 也在尝试创新和破圈 , 譬如打造KellyOne新品牌 , 跨界做AD钙奶味奶心月饼 , 推出炫彩版营养快线等 , 但结果仍是连连失利 。
童装、奶粉、白酒、房地产、城市商业综合体、大健康、电商、奶茶店、新潮饮品……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娃哈哈 , 始终没有找到新的增长引擎 。
高龄挂帅、跨界创投今年7月9日 , 娃哈哈创投正式完成基金管理人备案登记 , 原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也在7月12日获得了基金从业资格 , 成为娃哈哈创投的法定代表人 。
当然 , 宗庆后的基金从业资格证并非是通过考试获得 , 这条路76岁的宗庆后来说不太现实 , 证书其实是通过资格认定获得的 。
实际上 , 娃哈哈创投成立已有十余年 。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 , 娃哈哈创投早在2010年11月8日就已成立 。 从2016年至今 , 娃哈哈创投共进行过6次对外投资 , 包括投资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祺睿股权投资中心、高瓴智成长江人工智能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