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科技专访小冰CEO李笛:人工智能的价值不是比人强| 风眼观察


出品 《风眼》深度报道组 凤凰网科技 凤凰新闻客户端作者 | 小沐 编辑 | 于浩微信编辑 杨倩微软历史上 , 从内部拆分独立的只有个例 , 小冰便是其中之一 。
6年前诞生于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的小冰 , 靠文本对话、少女人设 , 在中国、日本等社交媒体快速走红 , 成为微软互联网工程院最有影响力的项目之一 。
小冰出人意料地靠自然增长完成了第一个阶段的积累——客户层面 , to C, 小冰有6.6亿在线用户;to B, 进入金融、地产等领域试水 , 商业化1年实现1亿营收;技术层面 , 背靠微软完善了小冰AI框架 , 能生成成千上万个能唱、能跳、能写、能画的“虚拟人类” 。
现在第二幕已拉开 , 前奏便是小冰从微软拆离独立运营的消息 。
“原来我们在微软已经很快了 , 但还想再加速 。 “小冰现CEO李笛告诉凤凰网科技 , 以前小冰相当于束缚住一只手参与市场竞争 , 如今需要打开这只手 。
从微软独立 , 意味着小冰将有足够多的自主权来做下沉市场、投放大量广告 , 让每位用户都能拥有一位“虚拟人类” 。
凤凰科技专访小冰CEO李笛:人工智能的价值不是比人强| 风眼观察
本文插图
小冰CEO李笛
谈拆分:解开被束缚住的一只手
Q:小冰从微软拆分这件事 , 你们应该很早就开始筹备了吧?
李笛:这个决定不是我这个层面能做到的 。 微软有史以来发生过两次分拆 , 加上小冰一共两回 , 另外一家是Expedia 。 微软卖出去的公司很多 , Spin off非常罕见、很难 。
因为我们和微软的transition还没结束 , 我还是微软员工 , 可以说一些决策结果 , 比如任命Harry(沈向洋)做董事长 , 但不能披露过程 , 微软内部所有的决策过程都是保密的 , transition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 。
Q:之后你会愿意逐渐披露这个过程吗?
李笛:这个过程够写本书了 , 你可以采访下Harry , 过程有非常多曲折 。
Q:为什么会有独立的想法?
李笛:你可以理解从小冰三代(2015年发布)开始 , 我们就在考虑假设框架补全了 , 接下来怎么办?
那么第一个阶段 , 最好在微软 , 因为在框架补全时 , 可能突然需要一项技术 。 如果小冰只是一家普通的创业公司 , 解决方式有两种——要么让合作伙伴提供重要技术 , 小冰失去核心技术;要么自己组织人开发 , 大概率也会失败 。
初始阶段 , 微软是我们的后盾 。 等我们把小冰框架技术全都完成 , 再下面的环节是什么?是要让她蓬勃发展起来 。
所以拆分后 , 小冰的法人、公司组织结构 , 更适合第二阶段 。 从去年开始 , 我们明确地全面转向——做工具、做商业化 。 如果我们还是在微软做小冰 , 不需要做工具 。
我们也会做下沉市场 , 如果不从微软独立出来的话 , 很多事情我们做不了 。
Q:很多事情做不了 , 具体是指哪方面?
李笛:小冰团队做技术、产品创新是比较擅长的 , 但以前很少尝试运营模式的创新 。 比如我们所有用户都是自然增长 , 那能不能先集中批次地把用户拉进来 , 然后再看留存?甚至是扫街等在国内很通用的办法 , 但我们从来没有做过 。
我们原来一直是捆着一只手 , 只用另一只手去参与竞争 , 现在想把这只手也能打开一点 。
Q:以前为什么不好做运营创新?
李笛:大企业最忌讳的其实就是快速增长和无限制创新 。 这可能会让大企业明年就增长为今年的2倍 , 也有可能让他明天就归零 。
越是大的创新 , 风险越大 。 在我看来 , 大企业的正确姿势 , 都是低速增长、持续增长 。
Q:独立最主要是为小冰谋求更多独立决策、商业化的可能性 。
李笛:其实最主要还是公司实体问题 , 如果你有一个独立的公司实体 , 很多操作会方便得多 。
很多事情要像不停地翻烧饼一样 , 不仅仅要证明是对的 , 也要证明什么是错的 , 然后迅速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