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派|一碗拉面1年卖288亿日元,它如何做到的?( 二 )


不过 , 做餐饮的朋友应该深有体会 , 店铺要扩张 , 出品要量产 , 但是正宗的风味难以复制 。 食客们也就是冲着厨师的手艺去的 , 所以美味受制于厨师 。 但是厨师就只有一个 , 别家店又做不出这家店的味道 。
尤其是以匠人精神闻名的日本 , 对于正宗美味就格外苛求了 。 为了保证味道的正统 , 所以很多出名的店干脆就仅此一家 , 在扩张这件事上尤为谨慎 。
但是 , 一兰就不同 , 既做量又保质 。 它的秘密在于极致标准化 , 而一兰之森就是极致标准化的源头 。
在日本 , 一兰设立了多家标准化的生产工场 , 为分布在全国甚至全球的分店提供统一的食材、汤头和酱汁 , 也就类似一个中央厨房 , 从源头控制出品 , 一兰之森就是这些生产工场的中心 。
一兰之森位于福冈县西部的糸岛半岛 , 这是一家集研发、餐饮、配送、观光于一体的生产工场 。 全球所有门店的赤红秘制酱汁和天然豚骨汤底只由这里制作和供给 , 通过技术的力量确保顾客在任何时候、任何门店吃到的一兰拉面都是一样的水准 。 然而做到这一步姑且算是青铜段位 , 显然一兰并没有在这里停步 。
在一兰 , 所有的食材、生产机器甚至水 , 都做到频繁且严格的控制 。 每个星期 , 各地的工场会把它们的食材送到一兰之森进行检测 , 所有的味道由专业的师傅经由数千次的尝味确认 , 只有检测合格的食材才允许配送到各个店铺 , 绝不容许提供不合规的食品 。
这样高成本的投入 , 目的是什么呢?对于顾客来说 , 最直观的感受当然是好吃、正宗了 , 而站在经营者的角度 , 还有更深层的考虑 , 那就是品牌 。
自此 , 一兰拉面的品牌护城河就这样建立起来 , 它那不可复制的行业竞争力让人不得不服 。
二、“一人座”背后的商业逻辑
相比一兰拉面的味道 , 大家对它特色的“一人座”应该更加熟悉吧 。 在一兰 , 每个座位都用挡板间隔开 , 划分出每个人专属的空间 , 一个人点餐 , 一个人埋头吃面 , 而丝毫不觉得尴尬 。
这套座位系统在一兰被称为“味集中” , 一兰希望传达的理念是:让顾客在自己的空间 , 不受干扰地享受美味 。 而建立在“专注美味”理念之上的顾客体验 , 恰恰成为一兰的又一特色 。
这一理念来源于一兰拉面社长吉富学的一段经历 。
吉富学在大学一年级时为了挣取学费和生活费 , 于是在一家餐馆打工 。 由于餐馆的老板喜欢赌博 , 经常不在店里 , 因此吉富学常常要身兼厨师的职责 , 而且还做得非常出色 。
有一回 , 一位常常光顾的客人点了一碗拉面 , 吃完后连连称赞;第二天这位客人还来点了一样的食物 , 这回他发现老板不在店里 , 店里只有吉富学一个人在打理 , 就对吉富学说:“今天这个面差了点” , 吉富学很惊讶;第三天 , 这位客人又来到店里 , 吉富学把面送到他面前时候提示道:“今天的面是老板做的哦”!顾客吃罢给出了满意的称赞:“果然还是老板做的好吃”!其实他不知道 , 这三碗面都是吉富学做的 。
这件事对吉富学影响很大 , 他开始觉得外界的干扰会影响人们对食物本身味道的判断 。 在此之后 , 吉富学又留意到 , 很多女性不愿意一个人进拉面店 , 女生在品尝食物时候习惯性的用手掩着 , 怕被别人看到 。 这更加佐证了吉富学的想法——只有把所有影响顾客的外界因素剔除 , 客人专注地吃一碗面 , 才能品尝到食物本身的美味 。
按照一兰的说法 , 让顾客免除干扰 , 专注于享用眼前的美味 。 那么 , 在这“专注美味”的理念之下 , 从商业的角度看 , 这是一种怎样的底层逻辑呢?
首先 , 这是对潜在需求的精确洞察 。 大家想想 , 一个人在外吃饭是不是总感觉不自在甚至感到尴尬呢?这是因为许多餐饮店没有为个人的顾客创造他们需要的就餐环境 , 而这当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