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心内科频道|关于D-二聚体,你知道或不知道的两三事|融会“冠”通


医脉通心内科频道|关于D-二聚体,你知道或不知道的两三事|融会“冠”通
本文插图
D-二聚体是血栓形成非常敏感的指标 , 想必各位临床同道都非常熟悉 。 本文就来带给大家D-二聚体的两三事 , 说不定就能发现熟人生疏的一面 。
作者:费金韬, 郑博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D-二聚体:从哪里来?
D-二聚体的形成需要三种酶的通力协作:凝血酶、XIII因子与纤溶酶 。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由中间的E片段与两侧2个D片段组成的对称分子 , 在经过熟悉的凝血级联反应生成凝血酶后 , 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失去两小段短肽从而形成纤维蛋白单体 , 之后纤维蛋白单体的D之间非共价结合而“手拉手”地形成长链 。 但这种结构的稳定性差强人意 , 因此需要XIII因子使D与D之间共价交联形成而形成稳定的长链 。 血栓的形成会激活纤溶系统 , 纤溶酶可以将纤维蛋白长链进行切割 , 最终可以形成多种片段 , 其中最简单的D-D结构就是我们所说的D-二聚体 。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最简单的形式 。
由于D-二聚体的形成需要以上条件 , 因此不管是否出现了临床可以检验到的血栓 , 升高一定代表着有凝血出现;而FDP可以由纤维蛋白原直接降解而成 , 不一定有凝血活跃 。 比如原发性纤溶亢进中 , 大量纤维蛋白原在凝血之前便被破坏 , 因此FDP会明显升高而D-二聚体不一定明显升高 。
医脉通心内科频道|关于D-二聚体,你知道或不知道的两三事|融会“冠”通
本文插图
图1 D-二聚体形成过程
D-二聚体:如何检测?
目前主流的D-二聚体检验方法主要有三种:全血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ELISA)&酶联免疫荧光(ELFA)、乳胶凝集免疫比浊法 。
全血凝集法直接使用全血作为标本 , 使用一种能同时结合红细胞表面抗原与D-二聚体的抗体 , 如果患者全血样本中D-二聚体升高则可以观察到血凝 。 这种方法检验速度快 , 特异性强 , 但只能给出阳性或阴性 , 无法定量判断D-二聚体的浓度 。 而且 , 这种方法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影响 , 敏感性较低 , 现在应用不多 , 除非在其他方法不可及时才考虑使用 。
ELISA或ELFA利用2种单克隆抗体来捕捉并标记D-二聚体 , 可以实现定量分析 。 ELISA法耗时长 , 需要人为操作 , 但由于可以识别轻微的D-二聚体升高而被视为“金标准” 。 ELFA法耗时较短 , 可以全自动检测 , 敏感性、特异性目前认为与ELISA类似 。
乳胶凝集法使用包被了D-二聚体抗体的乳胶颗粒 , 如果样本中存在较多D-二聚体 , 则会形成大颗粒 , 随后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样本的光透过率 , 从而定量给出D-二聚体的浓度 。 这种方法检测更快 , 敏感性与特异性同样与“金标准”ELISA相似 。
需要注意的是 , 不同方法或相同方法不同试剂所得出的D-二聚体浓度不能互相比较 , 而且参考范围差异也较大 。 另外 , D-二聚体的浓度存在两种表示方法 , 分别为纤维蛋白原当量(fibrinogen equivalent units, FEU)与D-二聚体单位(D-dimer units, DDU) 。 由于纤维蛋白原质量约为D-二聚体的1.75倍 , 因此FEU的数值约为DDU的1.75倍 。 各位之后可以关注一下自己医院的化验单 。
医脉通心内科频道|关于D-二聚体,你知道或不知道的两三事|融会“冠”通
本文插图
图2 D-二聚体的三种检测方法 , 从左到右依次为全血凝集、ELISA或ELFA、乳胶凝集法
表1 各种检测方法的对比
医脉通心内科频道|关于D-二聚体,你知道或不知道的两三事|融会“冠”通
本文插图
D-二聚体:干扰检测的因素
由于类风湿因子(RF)可以与检验试剂中的D-二聚体抗体结合 , 因此 , RF升高的患者可能出现D-二聚体无意义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