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食卡|“广府菜”为何能成为粤菜的代表?
中国的八大菜系自清朝开始形成 。 川湘麻辣 , 淮扬精细 , 鲁菜味醇厚 , 徽菜重火工 , 粤菜则有着其独特的“鲜”味 。
对于广东人来说 , 吃作为一件大事 , 为了让那些形态各异、口味不同的食物体现出它们各自的价值 , 广东人也花足了心思 , 研究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烹饪方法 , 已经成为了中华文明充满华彩的一部分 。
在广东庞大的三大方言(粤语、客家话、潮汕话)和四民系(珠三角广府、粤北客家、粤东潮汕、粤西雷州)中 , 饮食文化的变化也是变幻无穷 。 (想要回答广东人吃什么、怎么吃 , 实在是一个庞大的课题 。 )
方言纷杂之地
本文插图
珠三角广府:
精细的广府菜渊源
尽管广府是商业文化主导的地区 , 但在商人地位普遍不高的中国古代 , 培养后代成为体面的读书人还是很多大商人的梦想 。 在明清时期 , 广府商人大规模迁进广东最富裕的区域——穆斯林商人建立起来的“蕃坊” , 以资助自己家族好学的子弟好好读书 。
广州怀圣寺光塔
本文插图
于是整个广东省盛产读书人的三个地区 , 广府就占据了两个:番禺与南海——另外一个是属于粤北客家的韶州城 。 “广府多雅士”的评价是有道理的 。 即使是到了全国各地闭关锁国的困难年代 , 广东省也依然是为数不多的一股“清流” , 商业繁荣 , 教育也不落后 。
在这种高雅风流的城市氛围熏陶下 , 广府文化的“吃”极为考究 , 做工也是相当精细 。 这些文人雅士同时还有有钱的叔伯兄弟 , 根本不吝惜在餐点上砸钱 , 广府美食也就越做越精细 , 吸引了各地名厨前来淘金 。 明末清初的时候 , 广东地区的文人雅士宴请贵宾 , 奢华程度令人咋舌 。
本文插图
为了满足市场上对好厨子的需求 , 顺德地区不少宗族开始培养子侄的烹饪技巧 , 由此诞生了不少“厨艺世家” 。 这些名厨给广府食文化带来了更多变化和传承 , 顺德至今都是广东著名的厨师之乡 。 想吃广府菜就要找顺德厨师是老饕们的不传之秘 。
这些厨师学成之后星散各地 , 把广府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 在这一过程中 , 有一户南海江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 这家有一后人名叫江孔殷 , 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吃货” , 而且才华横溢、有情有义 , 被称为“百粤美食第一人” 。
江孔殷
本文插图
他于清朝末年考中进士 , 入得翰林院短暂供职 , 故人称“江太史” 。 外放广州任中下级官员时 , 他积极参与辛亥革命 , 并在革命成功后深藏功与名地归家研究美食去了 。
由于从小就锦衣玉食 , 所以江孔殷对于“吃”这方面非常讲究 。 每一次宴席他不仅仅让厨师精心准备 , 对于江府招牌——太史蛇羹 , 江太史更是自己亲自下厨精心烹调 。 他的存在对于近代粤菜的传承意义十分重大 , 是认识粤菜必须认识的大人物 。
太史五蛇羹
以合称“五蛇”的眼镜蛇、金脚带
过树榕、三索蛇、百花蛇熬成蛇汤
本文插图
只可惜江太史子孙四代过百人 , 最后无一人留在南海 , 全部到香港乃至海外 。 事实上 , 江太史的子孙并不是不孝 , 而是江太史自己不愿意离开昔日繁华的南海 。 最后到1951年 , 在追打漏网地主的土改风波中 , 一生锦衣玉食却热爱革命、忠于国家的江太史被逼绝食自杀 , 终年88岁 。
- 『蜜蜡』“一石多卖”蜜蜡为何“双标”?这其中是商家作怪还是另有缘由?
- 闫妮■闫妮离婚16年,为何很少提到前夫?看到前夫的职业后:懂了
- @白条也是鱼,但是你知道为何有钓友嫌弃它吗?
- #张艺凡#张艺凡妈妈为何不让她换发型?当看到她的齐刘海照,这反差也太大了
- 「」LOL:为何职业选手吃浆果会留一个?看到大师玩家的答复,豁然开朗
- 炉石传说■炉石传说:质量代表职业橙,现在为何无人问津?主要这三个原因
- 【老干妈】73岁陶华碧回厂坐镇,更换旧配方后,为何消费者依旧不买单?
- [川藏公路]川藏线珍贵的“大白菜”,为何没人敢摘?当地人:摘完就摊上事了
- 『老干妈』老干妈换回原配方!为何顾客还是不买账?看看陶华碧儿子都干了啥
- 『西藏』西藏“无人区”自驾时,为何晚上不能睡在车里?主要有三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