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谈论江东的文章一直比较少,由此也造成了很多错误的理解,比如说常人或都以为,刘备是法家,而曹操和孙权是儒家 。
其实三者都是法家,但又各有区别 。老曹是先法后儒,到了曹丕曹叡,基本转为儒家仁治;而刘备则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战时军事经济,军人比例占到了总人口的15%,完全超越了法家概念;而孙权则是一直想推行法家统治,却屡不奏效,臣民们激烈反对,东吴后期的种种疑案,比如太子问题和陆逊之死,都跟这个有关 。
三国中儒家做得最好的,无疑是曹魏,有心人可以找一个数据,就是三国里哪家文人代表作最多?很明显,三曹和建安七子是标杆,即便在整个文学史上,建安文学也是独树一帜,而蜀汉和东吴,则连一篇像样代表作都难找到 。
诸葛丞相的《出师表》当然是天下名篇,但那是奏折,不是诗词歌赋 。文人作品指的是《龟虽寿》、《洛神赋》,抑或曹丕的《典论》,王桀的《登楼赋》这种,江东虽有陆机陆云兄弟,但他们的《辩亡论》和《岁暮赋》,是在三分归晋天下统一后才写,而其思想来源,也主要得益于兄弟俩在洛阳的游历,所以陆家兄弟被视为太康文学代表,并不属江东文化 。
一、南方骑兵孙家
刘备出身贫寒,他又一心想恢复汉室,所以蜀汉政权最大特点是实用性,什么能打胜仗就用什么,什么能增强军事力量就怎么搞 。而老曹出身官宦之家,读书条件很好,交游也广,老曹自己本人就是个大文豪,当然受儒家正统影响较深 。
文章插图
这里面最奇葩的是孙权,他虽然也出身官宦之家,但他爹和他哥,却是两个不折不扣的武人,爱打架不爱读书,甚至受边塞文化影响很深 。如果看过我相关文章,应该知道,孙坚孙策为什么打架那么厉害,就因为他们是挂着南方人名头的北方骑兵 。
孙策几千兵马下江南,不要被这几千人迷惑了,这可不是南方兵,孙坚参加了多次北伐战争,学习到了大量骑兵作战知识,也招揽了大量骑兵人才,孙坚的旧部如程普韩当都是辽东人 。所以江东人把孙策称作小霸王,意思是跟项羽一样,出身南方却特别擅长骑马 。
孙权对骑兵建设可以说非常重视,他跨海大老远去交好公孙渊,图的就是对方战马,被公孙渊坑了之后,孙权气得想发兵,他不是说气话,他是真有这心 。
东吴军队也不像大家所想的那样,纯一水步兵,其实东吴军队战马不少,每2000人配备50匹战马,虽然跟曹魏不能比,但相比蜀汉,好到了天上 。
想想丞相在《后出师表》里怎么说,整个蜀汉各种骑兵算下来,只有一千出头,后来蜀汉大臣出使东吴,孙权还特意问马匹的问题,使臣回答说不缺,足够用 。
使臣这里是用了小心思的,四川马个头小,只能用于运输和农耕,难以用于军事 。耕地不缺,但打仗太缺了,缺到丞相感叹即便人数优势也干不过魏兵,不得不另辟蹊径,发展连弩对抗骑兵 。
有点扯远了,接着说东吴,貌似2000人配50匹马不少,但2000人的编制里,各级军官加起来只会比这个数字多,再加上封赏有功者,所以战马仍然是只属于将领们的奢侈品 。江东军制的一大败笔,就是没有把战马集合起来,组成单一的骑兵部队 。这也是题外话,不多说了 。
二、暴躁的家庭出身
这种家庭环境,孙权自然没沾到多少书卷气,你别看他劝吕蒙多读书,实际上他自己都不爱读 。
小霸王孙策在江东的统治是军阀模式,法无常令,说杀就杀,当地大户灭门的就有好几个 。孙权继位后,虽然力求恢复与当地大姓关系,但那只是表面,他内心从来就没真正当回事 。
为什么?就是因为理念不同 。
大家普遍有江南人爱读书会读书这个印象,历朝历代,江南也许不会出名将,但历来不会少文人骚客,江东这些大户人家,自然多是书香门第 。
文章插图
附带说一句,刺死孙策的真正凶手其实不是许贡门客,许贡何德何能,哪来这么舍身为主的门客,许昭其实是为高岱报仇 。这事我另有文章转述,不再赘言,只说一点,事后不见孙权惩治许家人,却杀了一个看似毫无关联的旧吴郡太守盛宪,那怕孔融求情都不答应 。
如果你仔细扒拉这几人的关系,就会发现,盛宪是高岱好友,凶手许昭虽然姓许,但他也是高岱密友,他更不可能去当许贡门客,人家其实是当地一个小军阀 。所以孙策之死的真正原因,还是他在当地杀读书人太多,造孽过重 。
三、吕壹案
论孙权对儒家态度,张昭和陆逊是两个很好的例子,但讲他俩之前,必须先提一下吕壹 。孙权称帝后,为了推行法家统治,搞了一系列骚操作,最著名就是吕壹案 。吕壹职务是中书典校郞,级别很低,但权力却大到了天上 。为什么,中书典校郞职责是监察,监督所有官员,直接向皇帝汇报,什么意思呢?就是秘密警察 。
因为吕壹咬人太多太狠,最后激起了众怒,以太子孙登为首集体要求严惩,孙权迫于压力只得将吕壹斩首 。凑巧这时陆逊写了封奏折,声称曹叡上台,宽刑减罚,薄赋轻税,任用忠良,民心大悦 。
曹叡当然是幌子,陆逊本意不难理解,是劝告孙权要以仁义治天下,亲贤臣远小人,别再折腾什么秘密警察了 。没想到这可捅到了马蜂窝,孙权把陆逊叫过来一顿骂,骂完还不解气,又给诸葛瑾等人写了一封信,告诫他们不要听信陆逊胡说八道 。
《诸葛瑾传》:又别咨瑾曰:“近得伯言表,以为曹丕已死,毒乱之民,当望旌瓦解,而更静然 。闻皆选用忠良,宽刑罚,布恩惠,薄赋省役,以悦民心,其患更深於操时 。孤以为不然 。操之所行,其惟杀伐小为过差,及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 。至於御将,自古少有 。丕之於操,万不及也 。今叡之不如丕,犹丕不如操也 。其所以务崇小惠,必以其父新死,自度衰微,恐困苦之民一朝崩沮,故强屈曲以求民心,欲以自安住耳,宁是兴隆之渐邪!闻任陈长文、曹子丹辈,或文人诸生,或宗室戚臣,宁能御雄才虎将以制天下乎?夫威柄不专,则其事乖错,如昔张耳、陈馀,非不敦睦,至於秉势,自还相贼,乃事理使然也 。又长文之徒,昔所以能守善者,以操笮其头,畏操威严,故竭心尽意,不敢为非耳 。逮丕继业,年已长大,承操之后,以恩情加之,用能感义 。今叡幼弱,随人东西,此曹等辈,必当因此弄巧行态,阿党比周,各助所附 。如此之日,奸谗并起,更相陷懟,转成嫌贰 。一尔已往,群下争利,主幼不御,其为败也焉得久乎?所以知其然者,自古至今,安有四五人把持刑柄,而不离刺转相蹄齧者也!强当陵弱,弱当求援,此乱亡之道也 。子瑜,卿但侧耳听之,伯言常长於计校,恐此一事小短也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孙权认为老曹家那是一代不如一代,叡不如丕,丕不如操,曹叡曹丕只会搞些蝇头小惠,那像老曹,手段够狠够辣 。老曹名言是杀人从不怕少,只怕杀得不够多,所以人家成功了,陆逊建议我学曹叡,脑子进水了 。
顺便说一句,校事制度是老曹首创,但孙权这个学生,完全学到了另一个方向 。
孙权这番话我就不批驳了,因为历代批得足够多,我也不打算在这里分辨法家儒家孰优孰劣,因为这足可以写篇十万字论文 。
我们只来谈结果,总之,孙权写给诸葛瑾这封信里,非常清楚地体现了他的思想,统治就是专权,只有专权才能威严,臣民才会畏惧,进而统一天下 。
四、张昭和陆逊
如果说东吴儒家代表人物,一前一后,分别有张昭和陆逊 。
文章插图
孙权对张昭不待见,那是出了名的,孙权称帝登基那天,张昭肚子里编好了恭维词,正想开口,就被孙权噎了回去 。
《江表传》:权既即尊位,请会百官,归功周瑜 。昭举笏欲褒赞功德,未及言,权曰:“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 。”这说的是赤壁之战前,张昭支持投降的往事,如果听你的,今天我恐怕只能流落街头要饭了 。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这种话当面说出来,可谓抡起大铁锤往脸上砸 。张昭有很多问题,比如名过其实,赤壁坚持投降就是明证 。但张昭是立过大功的人啊,当年孙策死的时候,形势岌岌可危,是张昭当着众人面,将孙权扶上马,孙权这才坐稳了位置,无论如何,对老臣这么搞,有点过分 。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就能明白,张昭和孙权的冲突,其实仍是儒家和法家之争 。张昭多次劝阻孙权不要嗜酒,不要猎老虎,虽然是琐碎小事,但却是标准儒家道德要求,修身齐家,自己都不注意怎么管别人?
有一年孙权突发奇想,让严峻背诵《孝经》,严峻刚念了两句,就被张昭打断了,说自己来,直接挑了一段“君子事之上”背给孙权听,搞得孙权一肚子不爽 。
注:君子事之上篇意思是君子侍奉君主应当进思尽忠,于是君臣上下相悦 。张昭这里把自己比作君子,讽刺孙权对他不够好 。
拿张昭举例也许还不够明显,毕竟他做过错事,有污点,孙权对他冷淡情有可原,那么陆逊呢?陆逊可谓对东吴有不世之功,可孙权愣是把他活活逼死了 。
网上很多解释,说什么孙权忌惮东吴世家,什么孙策杀过陆家很多人,陆家跟孙家有血仇,这都是瞎猜,核心原因仍然是儒家法家之争,只不过陆逊牵扯到了继承人问题,所以我们放到下个环节一起解释 。
五、太子问题和二宫之争
孙权在继承人上搞的全是骚操作,起初太子是长子孙登,孙登死后孙权立三子孙和(二子早死),但同时又封四子孙霸为鲁王,建牙开府,所有待遇,“与和无殊”,生生搞出来一个两宫争霸局面,没事找事 。
文章插图
两宫争霸搞得江东大乱,所有大臣被迫站队,分成了两派,然后孙权又一棍子全打死,孙和被废,孙霸被杀,又立幼子孙亮为太子 。
对孙权种种行为,普遍解释是老年昏聩,倒行逆施,可问题孙仲谋是傻子吗?当然不是,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很简单,孙权不满意,换了几茬都不满意,为什么不满?因为孙登孙和都受儒家影响太深了 。
孙登的老师全是儒家,比如张昭、程秉、陆逊、步鸷,而顾承、顾谭、张休、诸葛恪为其密友 。孙登活着的时候,他是儒家士大夫代表,屡次进言要孙权实施“恩惠之治”,这搞得孙权很不痛快,比如吕壹案,孙登站出来替士大夫出头,孙权的感受如何?
你小子吃里扒外,吕壹他有多大胆子举报这个那个,还不是背后我在撑腰?我弄个吕壹出来,目的就是打压这帮士大夫,可你倒好,去给他们站台 。
也得亏是孙登早死,要不然早晚被废掉 。孙和继任太子后,一样秉承儒家,他老师是薛综、阚泽,还娶了张昭孙女做老婆,孙权更不痛快了,于是他就把四子孙霸抬高,人为制造两子相争 。
孙权目的是什么,他苦心孤诣只是想让儿子们明白一件事,权力需要用威严来维护,统治必须专权,所以他希望用这种方式激发孙和的血性,用最酷烈方式来保护自己 。
但他无疑是失望了,孙和虽然表面喜欢骑马射箭,骨子里却是个文人,即便受到孙霸诬告而被软禁,反抗的办法也仅是部下们脸上涂了泥,跪在宫门口请罪 。
孙权看到儿子如此窝囊,当真是火冒三丈,把脸上涂泥的全叫来好一顿骂,但在别人眼里,简直莫名其妙 。孙登孙和那么好人品,为什么你不喜欢,又凭什么废掉,于是以陆逊为首,大臣们纷纷上书替孙和叫屈 。
但这在孙权眼中,全是无能的象征,一个君主,居然沦落到臣下替你抗辩的地步,更不要说,这帮人还是孙权最讨厌的儒家士大夫,孙和你将来又该如何统治吴国?
文章插图
孙和被废和陆逊之死,核心原因都一样,陆逊借曹叡之事进言被训斥后,还不死心,再次上书,这次直接把话挑明了,要推行儒术 。
《陆逊传》:逊议曰:“国以民为本,强由民力,财由民出 。夫民殷国弱,民瘠国强者,未之有也 。故为国者,得民则治,失之则乱,若不受利,而令尽用立效,亦为难也 。是以诗叹‘宜民宜人,受禄于天’ 。乞垂圣恩,宁济百姓,数年之间,国用少丰,然后更图 。”孙权既忧孙和不成器,陆逊又表示坚决站在儒家这边,两者相加,孙权对于吴国未来更感忧虑 。主君不够硬难免有权臣欺主之忧,那么怎么办?当然是除掉权臣 。
这次孙权不再教训,而是采用了更酷烈方式,他把陆逊身边的人,流放的流放,处死的处死,终于逼得陆逊满腔愤懑,郁郁而终 。
六、吴国后任继承人的暴虐
孙权痛定思痛后,选最小的孙亮为太子,原因无它,小孩子好培养 。孙权终于意识到一个问题,不管孙登还是孙和,换来换去忘了一件事,他喵的老师都是儒家,这怎么能学好?这次要从娃娃抓起 。
在孙权的孜孜努力下,东吴法家改造终于始见成效,东吴后几任君主,全是滥刑酷杀之人,宫室流血屡见不鲜,至于是好是坏,这里就不做评述了 。
【三国中真正的法家是东吴 三国中东吴的建立者是】注:张温暨艳的冤案,其实更能看出孙权打击儒家士大夫的用心,但篇幅有限,也不多介绍了 。
- 东吴与南宋有诸多相似之处 南宋和东吴的相同点
- 国产首次力压三星 国产三星好吗
- 三星预热全新柔性OLED屏幕 三星oled柔性屏和硬性屏
- 最少隔多久可以预约科目三考试 科三要隔多久才能预约
- 让他读懂了‘溺水三千我只取一瓢’的含义 溺水三千我只取一瓢什么意思
- 餐桌风水的三大讲究
- 霞多丽与雪松木板烤三文鱼的做法
- 伏天,来杯白葡萄酒吧
- 掌握住这三个技巧 掌握这3个技巧
- 三星机皇降2200退场,好评榜第一,12+256GB售价更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