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的阶梯 向上的力量( 三 )


汲取超越的能量
杨扬
(中国首位冬奥会金牌获得者、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
在人们的惯常印象里,运动员似乎更专注于身体训练,离书本很远。但在我23年运动员生涯中,书籍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获得过59个冠军,拥有很多辉煌时刻,但更多的是艰苦训练和面对失败总结经验的时光。当状态不佳、比赛遇到巨大挑战时,我会读一些名人传记和励志书籍,从中获取经验和勇气。记得我在第一次参加冬奥会时,成绩并不理想,年轻的我甚至产生了退役的想法。这时我看到卡耐基书中的一句话:“只有1%的希望,全力以赴还会有可能;但如果选择放弃,即便有99%的希望,也注定会失败。”这句话点醒了我,激励我全力以赴。一个月后,我在维也纳世界锦标赛上获得1000米、1500米以及个人全能金牌。
由于短道速滑比赛涉及战术运用,平日训练时,教练和领队经常带我们通读《孙子兵法》。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知己知彼,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只有了解自己、了解对手,把握住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维也纳世界锦标赛1500米决赛上,和我同台竞技的外国选手实力强大。在比赛前,我认真研究每一位选手的个人特点和技术打法,并预判他们的教练会如何制定战术、指挥战术。再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扬长避短,制定相应的策略。到了比赛现场,前半程我稳扎稳打,但给人感觉状态不佳,于是外国教练提早指挥队员加速,试图把我甩下。但在最后三圈,一直在后方跟滑的我开始发力,瞅准空隙,从外道完成超越,最终夺得冠军。
我在退役后发起成立“冠军基金”公益项目,旨在为告别赛场的运动员进行就业培训和指导。其中,“运动员共读计划”通过阅读打卡的形式引导大家多读书、多交流、多思考,很受欢迎。冠军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能力和素质的体现。在运动场上,运动员们为了冠军拼尽全力;退役后,更要用体育精神绽放生活的光彩。这需要运动员们摆正心态,从零开始,踏实学习,不断地提升和超越自我。
培养终身阅读者
唐江澎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
我的童年在秦岭深处度过。一天,一位老师唤住我,问我读过哪些书:“读过《红楼梦》吗?《三国演义》呢?《西游记》总读过吧?”看我的头越来越低,他重重地叹了口气:“不读书将来怎么得了啊!”此后,我开始捧起书本,频频掀动父亲小书架的布帘。马华的《成语历史故事》生动有趣,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吕叔湘的《文言虚字》、傅庚生的《杜诗散绎》则实在难懂,我只能翻翻放下,没事再去翻翻。后来自学大学中文系课程时,才发现我的知识结构和父亲的小书架关系密切,可见儿时阅读真的会在心中种下一颗种子,时机成熟就会生根发芽。
成为一名教师后,我无数次问自己:教学究竟是什么?怎样教才是有效的?如何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我逐渐意识到,仅在语文教学的圈子里打转是不够的,我需要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教育评价学等教育理论的支撑。于是我捧起艰涩的理论专著,硬着头皮来读,并力图将专业话语转译为我的经验话语。在不断阅读中,我逐渐找准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尽量避免在讲台上发表“独白”,而是选定话题确立目标,在交流对话中用问题引发学生体悟。综合这些阅读、实践的经验,我数十年来一直提倡——语文教学应该追求培养终身阅读者、负责任的表达者和有美感的生活者。
当下视觉文化兴盛,精神文化产品选择多样,阅读遭遇挑战,但另一方面,阅读的重要性正得到广泛关注并形成共识。把学生引领到书籍的世界里,用知识开阔眼界,用经典浸润心灵,鼓舞学生加入到人类精神探索的伟大进程中去,这正是教育的重要意义之一。
(本版部分文章由本报采访人员徐馨、张珊珊、任飞帆采访整理)
版式设计:蔡华伟
进步的阶梯 向上的力量】《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23日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