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大鱼不是避小鱼,素饵也并非上策,实例解读“度”的重要性


▲钓大鱼不是避小鱼,素饵也并非上策,实例解读“度”的重要性
文章图片
▲钓大鱼不是避小鱼,素饵也并非上策,实例解读“度”的重要性
文章图片
▲钓大鱼不是避小鱼,素饵也并非上策,实例解读“度”的重要性
很多水库、湖泊、河流、沙坑等野钓环境 , 钓鱼最大的问题就是——小杂鱼太多 , 麦穗鱼、白条鱼、窜条鱼等数量大、活性高、抢饵凶猛……
这一大类的小杂鱼 , 会从钩饵入水那一刻一直追到窝点里 , 不停的“推、抢”钩饵 。 轻者漂相杂乱 , 重者根本无法正常观漂钓鱼~
问题:很多钓鱼人遇到这种环境或鱼情 , 第一反应就是最大化的规避杂鱼 , 甚至把规避杂鱼放在了首位……但是您想想 , 尤其钓鲫鱼、鲤鱼的时候 , 是不是也因此导致钓获不佳了呢?
由此 , 如何认识和应对小杂鱼?就是咱们今天的主题~
首先要正视小杂鱼的出现和作用
小鱼不闹 , 大鱼不到在水广鱼稀的地方野钓 , 必须打窝 , 但打窝势必会招来活性高的小杂鱼 。 如果连小杂鱼都诱不来的话 , 往往其它的鱼就不用想了……很多时候 , 相对大些的鲫鱼、鲤鱼都是“追着”小杂鱼的脚步进入窝点的 。
放弃幻想 , 不要想着:一条小杂鱼没有 , 而诱来的全是鲫鱼、鲤鱼 。 除非您在一个只有目标鱼能存活的污染水域呀 , 所以 , 正视小杂鱼的现象 , 很重要 。
大鱼进窝 , 小鱼不闹尤其垂钓大型鱼 , 这也是很常见的现象 。 甚至在许多垂钓场所要以此来“观察鱼情” , 比如 , 浮漂很长一段时间都表现出小鱼在闹 , 而突然或短时小鱼不闹了 , 甚至能看到小鱼水面四散逃窜 , 这些反而都是典型大鱼进窝的现象 。
不过分诱来小杂鱼才是“抗干扰”的核心
明确这个核心问题需要从“小杂鱼“的喜好与特点着手:
小杂鱼喜欢腥味剂(腥味香精) , 其次才是动物蛋白和一些虫饵只有在水温低或小杂鱼不近岸的季节或时间段 , 才能较多使用腥味剂的饵料或红虫 , 尤其含有许多腥味剂的商品饵 , 一旦狂招小鱼 , 这个“腥窝子”是几天不散的 。
小杂鱼更喜欢小粒径的“雾化”型饵料闹小鱼的时候 , 要根据“闹”的程度 , 来控制小粉径粉饵的比例和饵料整体的雾化程度 , 十分必要时 , 要使用无雾化的粮食类窝料或低雾化钓饵 。
特别是白天 , 小杂鱼更活跃白天的小杂鱼 , 大多是中上水层为主要活动区域 , 持续下落的鱼饵可以把大量的小杂鱼诱到水底 , 所以此时需要缩短饵料到底的时间 , 比如 , 换用大配铅、增加饵料的密度等 。
注意拿捏好上边的程度 , 其实才是我们钓好鱼的关键——因为我们的目的是钓获目标鱼 , 而不是杜绝小杂鱼;一味把重心放在对抗小杂鱼上 , 反而常见是得不偿失的 。 下边咱们就用实例说明~
在闹杂鱼的沙坑野钓 , 还用红虫的实战案例
笔者近期经常在辽宁沈阳地区转战沙坑 , 典型的就是浑河边挖沙遗留下来几十亩的大坑 , 这种地方鱼种杂乱 , 小杂鱼中的白条鱼特别的多~
此地也有定期投放的鲫鱼、鲤鱼收费供大家垂钓的沙坑 , 但环境和小杂鱼“闹”的程度而言 , 更像是黑坑与野钓之间的一种形式 , 甚至比许多野钓地方的杂鱼还多 。
由此 , 出现的问题也很典型 , 那就是传统的野钓避小鱼钓法和用饵思路效率太低 , 鱼获并不理想 。 比如 , 许多钓友本着“规避小杂鱼” , 而使用玉米、麦粒、老坛玉米等 , 效果都不好 , 原因是我这边水温还低、水质清瘦……
所以我的应对措施 , 就截然不同 , 因为我深信:规避小鱼不是目的 , 钓获目标鱼才是目的——而且事实现象也经常证明:一旦小杂鱼不闹钩 , 往往这一天目标鱼的钓获也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