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中国一抓一大把的生姜,国外都抢疯了( 三 )


但早晚的区别 , 你细品按照当下的交通和时差问题 , 同一个人吃同一块姜 , 在不同的地方隔着12个小时的时差 , 难道真的有毒药和补品的区别?
在新冠疫情爆发的当下 , 人们会因为恐慌而轻信民间流传已久的偏方 , 这种偏听偏信多少来源于生姜自古以来背负的养生传说 。
但能在澳洲和俄罗斯爆火 , 还有部分原因在于 , 生姜在当地是稀有农作物 。
生姜的种植喜温热的气候 , 产量最多的来源于东亚和东南亚国家 , 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 最早生姜是作为赛黄金的昂贵香料在欧洲出现的 。
【生姜】中国一抓一大把的生姜,国外都抢疯了
文章插图
△姜在国外是稀有的香料/pexels
位置偏北的欧洲 , 远不能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相比 , 因而在我们看来非常平常的农作物 , 比如棉花、甘蔗、生姜等等 , 在欧洲的大部分地区都没法种植 , 也更别提俄罗斯了 。
在澳洲 , 生姜主要生在昆士兰一带 , 但种植生姜非常困难 , 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水资源和人工 。
【生姜】中国一抓一大把的生姜,国外都抢疯了
文章插图
△在澳洲种姜可不容易了/unsplash
在这些地方 , 生姜的种植成本一向都贵 , 就不得不依赖高昂的海外运输向东南亚国家进口生姜 。
要是一旦碰上种植面积变小或者气候问题 , 生姜的价格立马水涨船高 , 在澳洲还存在“姜黑手党”一说 , 即坐地起价 , 控制了供应链条来谋取利益的黑心商家 。
【生姜】中国一抓一大把的生姜,国外都抢疯了
文章插图
△国外博主分享种姜诀窍/youtobe
由于目前疫情导致当地生姜进口受阻 , 出现了严重的供应链失衡问题 。
再加上疫情传言的影响 , 当地消费者对生姜这种神秘又罕见的食品 , 更容易带来精神胜利法的推动 。
他们想着囤生姜有利无害 , 供不应求的市场一引爆 , 生姜在国外想不红都难 。
生姜 , 才不屑被炒成网红
突然一下成抗疫网红 , 都怪生姜低调了千年 , 对我们来说 , 都已经是国民级配料了 。
都说中国人做菜离不开姜葱蒜 。 尤其是生姜 , 最称得上资历最老的香料 。 在国民心中地位有多重 , 单凭全中国人有多少姓姜的 , 就能不言而喻了 。
关于生姜的老家在哪 , 一直以来有两种说法 。
有的说 , 印度是生姜的原产地 。 姜是第一种传到地中海的香料 , 是亚洲最古老的香料之一 , 由阿拉伯人带到古罗马、希腊和东非 , 再通过贸易引入欧洲各国和中国的 。
【生姜】中国一抓一大把的生姜,国外都抢疯了
文章插图
△生姜是亚洲最古老的香料之一/wiki
但据安德鲁·多尔比的《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一书记载 , 生姜的原产地在中国 , 是沿着中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这条海洋途径走向世界的 。
不管老家在哪 , 姜确实能与中国最古老的姓氏扯上关系 。
传说最早出现在中国最古老的草药书《神农本草经》里 , 神农本姓姜 , 于是将有药性能救其一命的姜 , 命名为“生姜” 。 但生姜的古写体是“薑” , 更像是描述生姜在土壤中的根状茎 , 跟姓氏似乎没有关系 。
【生姜】中国一抓一大把的生姜,国外都抢疯了
文章插图
△神农/wiki
在古代 , 生姜的簇拥者可多了 。 孔子就是一大生姜迷 , 说自己每顿都离不开姜 , 还很讲究不宜多食 。
王安石则说姜能“强御百邪” , 苏东坡也喜姜 , 听闻杭少净慈寺有位老僧80余岁还鹤发童颜:“自言服姜40年 , 古不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