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上海有了自己的“本帮茶”品种?历经7年多,“沪茶1号”在枫泾培育成功


「茶叶」上海有了自己的“本帮茶”品种?历经7年多,“沪茶1号”在枫泾培育成功
文章插图
闻茶香、赏茶艺、论茶道、品茶食.......4月12日 , 在金山枫泾镇下坊村 , 一座400多亩的“沪枫茶园”迎来春茶采摘季 , 吸引了江浙沪一批茶叶专家现场考察品茗 。 据悉 , 经过7年多研究和培育 , “本帮茶”——沪茶1号已规模化种植 , 23600株茶树长势良好 , 标志着上海有了自己的茶叶品种 。
除了培育新品种 , 该茶园还围绕“茶”进行开发 , 比如将茶叶“邀请”入宴 , 以茶叶为主打 , 结合枫泾本土食材 , 制作了茶叶野菜饭、茶叶饼、茶叶虾、茶叶土鸡汤、茶叶粽子、茶叶蛋等6道绿色菜系 , 让长三角游客共享一场舌尖上的“春味探寻之旅” 。
「茶叶」上海有了自己的“本帮茶”品种?历经7年多,“沪茶1号”在枫泾培育成功
文章插图
“愚公移山”建茶园
在多数人的概念中 , 茶叶一般产自山区 , 上海的气候和土壤并不适合茶叶生长 , 此前唯佘山脚下有几十亩的兰茶基地 。
不过 , 来自福建的茶叶专家张杰并不这么认为 。 2010年起 , 他对浦东、青浦、松江、金山等地实地考察 , 最终发现 , 金山枫泾镇下坊村远离工业区 , 拥有适合连片种植的农田 , 日照、雾期、温度、湿度等都与浙江和福建相差不大 , 适合茶苗生长 。
之后 , 张杰不仅从福建山区购置了80万株优质茶苗 , 还深翻本地农田 , 开挖大明沟和渗水沟 , 并从浙江长兴茶园购置了4.9万吨山区黄土 , 将黄土深埋60厘米左右 , 以改良土壤结构 , 降低地下水位 , 再造茶苗生长环境 , 使茶苗犹如生长在山间 。 “愚公移山”式的长期折腾 , 孕育出了沪上首座“沪枫茶园” 。
「茶叶」上海有了自己的“本帮茶”品种?历经7年多,“沪茶1号”在枫泾培育成功
文章插图
为了让“沪枫茶园”更加名副其实 , 张杰从2012年开始借助“外脑” , 与复旦大学新材料研究所、杭州茶叶研究所合作研发苗种的引种改良;同时 , 聘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茶叶产品质量安全项目首席科学家魏新林教授来现场就茶籽培育、茶叶深加工等进行指导 。 在专家团队的精心指导下 , 今年2月初 , 首批23600株“沪茶一号”进入规模化种植 , “再经过3年 , 该品种将进入盛产期 。 ‘土生土长’的上海本地茶叶 , 将诠释不一样的味觉体验 。 ”张杰信心满满地说道 。
【「茶叶」上海有了自己的“本帮茶”品种?历经7年多,“沪茶1号”在枫泾培育成功】
「茶叶」上海有了自己的“本帮茶”品种?历经7年多,“沪茶1号”在枫泾培育成功
文章插图
据介绍 , “沪茶一号”是将福建武夷山的优质茶苗作为“母本” , 通过有性繁殖的方式 , 培育出了更加适应上海土壤环境的“茶二代” 。 “我们通过数十年积累的经验 , 和对上海土壤、气候、水质等的研究 , 引种后精耕细作 , 证明了经过‘移花接木’创新嫁接 , 上海也能产茶 , 而且能产好茶 。 未来 , 我们慢慢地将原来的茶树替换成新品种 , 真正打造成为独一无二的本地茶园 。 ”
本土文化“孵”品牌
如今 , 在下坊村的400多亩茶园中 , 除了新培育的“沪茶一号” , 还有大红袍、金骏眉、安吉白茶、西湖龙井等16个品种 。 最让张杰得意的 , 是茶园创立的“得泉茶”品牌 , 取名灵感来自枫泾古镇的一座得泉亭 , 承继了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 。
品牌打响了 , 但却只能卖萝卜价 。 由于企业没有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 茶园只能对产出的茶叶进行粗加工 , 以一斤300元左右的价格售卖给其他茶叶厂商进一步加工和售卖 。 仅仅依靠粗加工所获得的利润 , 根本无法满足品牌发展需求 。 从单一的茶叶种植 , 转型为种植、生产、销售于一体 , 是这座本土茶园立下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