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角是多少度( 二 )


生5:我们经过讨论还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折痕很特殊:既是顶角的平分线,又是底边的中线和高 。
师生对以上归纳进行完善,得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性质2: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 。
设计意图:通过感性材料,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等腰三角形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猜想归纳出三角形的性质,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感性认识,重视知识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
师: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我们发现并概括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和性质2,对于性质1,哪位同学可以说说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各是什么?
生:题设是: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结论是:它的两个底角相等 。
师:你会画出图形,并用符号语言写出已知和求证吗?
生:已知:如图,△ABC 中,AB =AC.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角是多少度

文章插图
求证:∠B =∠C.
师:很棒!我们学过的证明角和角相等有哪些方法?
生: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全等 。
师:结合所画的图形及刚才的操作(对折等腰三角形纸片),你想要用什么方法证明∠B=∠C?
生:取底边的中点D,连接AD,构造全等三角形 。
生:我觉得可以作底边上的高,根据“HL”也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
生:我作的是顶角的平分线,根据“SAS”可证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
师:三位同学的方法都正确 。我们以作底边上的中线为例,请同学们说说证明的方法 。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
教师板演示范 。
已知:如图,△ABC中,AB=AC,BD=CD.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角是多少度

文章插图
求证:∠B =∠C
证明:在 △ABD和△ACD中
∴ △ABD≌△ACD(SSS).
∴∠B =∠C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证明吗?
生:三种方法
师生活动:学生板演(选取一种喜欢的方法)教师有意识选择不同方法的学生上台来板演展示 。
设计意图:此处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命题证明过程,会进行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之间的转换.能从操作中发现辅助线的添加方法,体会辅助线的添加与解决问题的相关性. 同时,教师板演示范,规范学生书写格式后让学生多种方法证明,感受不同的辅助线指向相同的结果,初步感受“三线合一”为性质2的理解埋下伏笔 。
师:这样我们就证明了性质(等边对等角)
由以上全等三角形证明过程,你还会得到什么结论?
生:∠BAD=∠CAD,∠ADB=∠ADC=90 。
师:上述三种证明方法中,所做的辅助线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折痕AD 。
师:好!现在我们来齐读下性质
生:齐读性质
师:大家发现了什么?
生:原来性质就是性质的拓展!它们的本质都一样!证明了性质就证明了性质!
师:那如何理解“三线合一”呢?
生:如果是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那么这条线也是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 。
生:如果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那么这条线也是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 。
生:如果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那么这条线也是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 。
师:非常棒!用几何语言如何表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①∵AB=AC,BD=CD
∴AD平分∠BAC,AD⊥BC
②∵AB=AC,AD平分∠BAC
∴BD=CD,AD⊥BC
③∵AB=AC,AD⊥BC
∴AD平分∠BAC,BD=CD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共同的、本质的特征 。并通过证明,进一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真正理解“三线合一”的含义,会将“三线合一”分解成三个命题,体会等腰三角形性质2的内容实质 。
三、历史回望,究根溯源
师生活动:教师PPT展示等边对等角的历史上著名的证明方法,学生欣赏品味 。(以下均以PPT展示,以欣赏为主 。)
师:知道吗?等腰对等角是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一章第五个命题:
原命题为:“在等腰三角形中,两底角彼此相等;并且若向下延长两腰,则在底以下的两个角也彼此相等 。
若用现代符号表示,该命题的陈述及证法如图所示: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角是多少度

文章插图
设ABC是一个等腰三角形,AB=AC,延长AB,AC得BD,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