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医的本质( 五 )


第二是因为西医需要进行各种检验和仪器检测 , 越是先进的仪器越是价格昂贵 , 一台昂贵的仪器 , 必须集中使用 , 各科同用 , 才能很快地收回成本 。
中医则不需要建立综合性医院 。 因为一个真正的中医 , 诊断疾病主要靠望闻问切 , 而不是靠仪器检测 。
四诊虽然是古老的 , 但决不是落后的 , 这是一种信息处理的手段 , 从古到今的中医医疗实践 , 证明是有效的 。
笔者不反对参考西医检测的结果 , 而是认为一个中医医生 , 不应当像西医那样依赖仪器检测 , 应当发挥本学科独立诊断的能力 。
中医也不能像西医那样分科分得很细 , 这样容易失去整体的把握 。 古代的中医多数是全科医生 , 以内科为主 , 兼治其他科疾病 , 当然也有专门的妇科、外科、儿科、骨伤科 , 这都是大科 , 不能再细分了 。
[中医]中医的本质
本文插图
因为中医的理、法、方、药是统一的 , 各科通用的 , 宏观把握、整体联系是中医的长处 , 至今那些中医诊所和药店坐堂的中医还维持了这一传统 。
但现今正规的中医院 , 却一概仿照西医院的模式 , 倚重仪器 , 分科很细 , 失去了宏观把握、整体联系的中医优势和特色 , 变成中不中、西不西的医院 , 由此遭遇尴尬 。
因为中医院要想同西医院比设备 , 拼手术等西医擅长的技术 , 很难成为对手 。 而老百姓若想看中医 , 同样很难在西医化的中医院找到几个看病疗效好、开药便宜的“纯中医” 。
笔者认为 , 真正适合于中医发展的 , 不是大型综合性医院 , 而是个体化、个性化的小型诊所 。
这样的中医诊所 , 基本不作西医的检测 , 只治疗中医有特长的疾病 , 在学术上独立 , 能够真正发挥中医的优势 。
由于不需要购置昂贵的现代仪器设备 , 不需要养医院 , 故收费低廉 , 特别适合于在农村和社区大量普及 。
这是一件于国、于民、于中医都有利的事情 , 国家应当把发展中医诊所作为中国卫生事业的一项战略决策来看待 , 大力提高基层中医防治疾病的水平 , 只要技术过硬 , 中医诊所就不会有生存危机 。
此外 , 与中医临床紧密相关的管理 , 也存在着某些失误 。 对中医中药进行规范化管理 , 是必要的 , 但是一概采用管理西医、西药的模式 , 则限制了中医事业的发展 。
例如 , 药店坐堂是几千年来中医看病的传统形式 , 医政管理部门却以担心医生销药予以取缔 。
丸散膏汤是历代中医根据不同病情设计的几种剂型 , 药政部门则只准开汤剂 , 不准医生根据处方制成其他剂型 , 否则判以“非法制药” 。
很多中药有一定“毒性” , 例如生附子、生乌头、马钱子等 , 用之得当 , 往往又是起死回生的大药 , 药政部门不准药店药房备药 , 临床医生畏法不敢大胆使用 , 致使中医大量治疗危急重症、疑难大病的有效处方束之高阁 。
这些不当的管理措施 , 抹杀了中医的特点 , 束缚了中医的手脚 , 降低了中医治病的疗效 , 阻碍了中医临床的发展 。
[中医]中医的本质
本文插图
总之 , 中医事业的衰落已有半个到一个世纪 , 是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式微所造成的 , 既有政策层面上的不当 , 认识方面的误区 , 也有中医队伍内部的原因 。
所幸的是 , 近几年来 , 我国政府已经发现了中医问题的失误所在 , 一系列振兴中医改革措施正在全国酝酿进行之中 , 然而 , 中医失误的纠正 , 还需待以时日 。
中医事业的衰落 , 当代中医队伍中的每个人都有责任 , 我们自己首先应当进行深刻反省 。
邓铁涛几年前提出要培养一大批“铁杆中医” , 来振兴中医事业;朱良春引用宋代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 , 为生民立命 , 为往世继绝学 , 为万世开太平” , 来激励中医一代传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