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养生堂』中医内科常见病丨消渴辨证论治
本文插图
中医内科学——消渴
细目一:概述
一、消渴的概念及源流
1.消渴的概念
消渴是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 , 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
2.消渴的源流
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 , 《内经》还有消瘅、肺消、膈消、消中等名称的记载 , 认为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是引起消渴的原因 , 内热是其主要病机 。 《金匮要略》立专篇讨论 , 最早提出治疗方药 。 《诸病源候论》论述其并发症:“其病变多发痈疽 。 ”刘河间对其并发症作了进一步论述 , 《宣明论方》指出:消渴一证“可变为雀目或内障” , 《儒门事亲》:“夫消渴者 , 多变聋盲、疮癣、痤痱之类” , “或蒸热虚汗 , 肺痿劳嗽” 。 《证治准绳》对三消分类作了规范 , “渴而多饮为上消 , 消谷善饥为中消 , 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 。
二、消渴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根据消渴病的临床特征主要指西医学的糖尿病 。 其它如尿崩症 , 因具有多尿、烦渴的临床特点 , 与消渴病有某些相似之处 , 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消渴的常见病因
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 。
二、消渴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消渴的病位主要在肺、胃、肾 , 尤以肾为关键 。
基本病机为阴津亏损 , 燥热偏胜 , 而以阴虚为本 , 燥热为标 。
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 。
消渴病日久 , 则易发生以下两种病理转化:一是阴损及阳 , 阴阳俱虚 。 二是病久入络 , 血脉瘀滞 。
细目三:诊断
消渴的诊断要点
1.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等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 , 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 。
2.有的患者初起时“三多”症状不著 , 但若于中年之后发病 , 且嗜食膏粱厚味、醇酒炙煿 , 以及病久并发眩晕、肺痨、胸痹、心痛、中风、雀目、疮痈等病证者 , 应考虑消渴的可能性 。
3.由于本病的发生与禀赋不足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 故消渴病的家族史可供诊断参考 。
细目四:辨证论治
一、消渴的辨证要点
1.辨病位:以肺燥为主 , 多饮症状较突出者 , 称为上消;以胃热为主 , 多食症状较为突出者 , 称为中消;以肾虚为主 , 多尿症状较为突出者 , 称为下消 。
2.辨标本:一般初病多以燥热为主 , 病程较长者则阴虚与燥热互见 , 日久则以阴虚为主 。 进而由于阴损及阳 , 导致阴阳俱虚之证 。
二、消渴的治疗原则
本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 , 燥热为标 , 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 。 由于本病常发生血脉瘀滞及阴损及阳的病变 , 以及易并发痈疽、眼疾、劳嗽等症 , 故还应针对具体病情 , 及时合理地选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健脾益气、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等治法 。
三、肺热津伤、胃热炽盛、气阴亏虚、肾阴亏虚、阴阳两虚证候及常见并发症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须牢记的架构图】
本文插图
(一)上消
肺热津伤证
主症:烦渴多饮 , 口干舌燥 , 尿频量多 , 舌边尖红 , 苔薄黄 , 脉洪数 。
治法:清热润肺 , 生津止渴 。
代表方:消渴方加减 。
常用药:天花粉、葛根、麦冬、生地、藕汁、黄连、黄芩、知母 。
(二)中消
1.胃热炽盛证
主症:多食易饥 , 口渴 , 尿多 , 形体消瘦 , 大便干燥 , 苔黄 , 脉滑实有力 。
治法:清胃泻火 , 养阴增液 。
代表方:玉女煎加减 。
常用药:生石膏、知母、黄连、栀子、玄参、生地黄、麦冬、川牛膝 。
- 山药■中医学者:用药食同源提升免疫力,才是懂健康
- #崆峒养生汇#女性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气血充足?附补血食物!
- 养生必备小知识:肝郁气滞那些食疗好?那些禁止吃
- 「崆峒养生汇」感冒初起,掐这里5分钟,有效!
- 『瑜伽』养生保健瑜伽管用吗
- 『快乐养生』她在隔离区坚守,父亲自行求医倒在医院门口 毛琳琳:我平安回来您已不在
- 家庭医生在线:中医告诉你春捂捂的是什么,老年人和腰痛人士如何科学捂?
- 『悦元堂』手部砭法清明时节养生方法
- 「快乐养生」“餐桌革命”呼声再起:分餐进食好处多 公筷公勺摆上桌
- #崆峒养生汇#神奇的中医“时间医学”,了解、治疗疾病的指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