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眼中的中国电影70年

只有亲历,才更明晰,最熟悉电影市场的莫过于各个环节的从业者。在逐步进入高潮的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多位行业大佬以及专业人士也纷纷亮相,叙述自己与中国电影的故事,而这也恰好反映出中国电影近年来的发展。那么在他们眼中,中国电影市场究竟是什么样呢?
第四代导演 谢飞:
在传承中实现飞跃
 他们眼中的中国电影70年
文章图片
在新中国电影的前17年,成就中国电影辉煌的是第三代导演,随着工农兵电影的出现,1959年十周年献礼时,有了大批风格多样的优秀影片出现。1978年以后,我们的第四代、第五代开始共同经历电影的繁荣时期。其实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老一辈的电影人就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第一个优秀传统是家庭伦理片,用家庭命运表现大时代的特点;第二个优秀传统是,电影虽然是一种文化艺术,同时又是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
从当年谢晋导演的《芙蓉镇》、《天山传奇》等影片超10亿的观影人数中就不难看出当时电影市场的繁荣。尤其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时,人均进影院次数居世界首位,那时全世界的人均进影院次数是7次,而我们是10次以上。
70年来,中国电影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在商业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电影不断改进和克服困难,才能够在今天成为世界电影的第二大市场。中国电影想要走向电影强国和电影大国,一定要吸取这70年来的经验教训,继续不断变革。
华谊兄弟副董事长、CEO 王中磊:
5G、AI赋能电影革命
 他们眼中的中国电影70年
文章图片
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电影在消费习惯、宣发模式、生产方式和电影放映平台等多方面的变革升级。
电影的生产尤其是创意部分,是导演艺术、编剧艺术、表演艺术和摄制艺术的综合,互联网在这个环节中更多是提高效率、提供参考的工具,而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内容生产。作为传统内容生产企业来说,要及时调整心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拥抱趋势,把握住市场发展的变与不变,实现与时俱进的发展。
开放融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无论传统电影还是互联网电影都会受到科技变革带来的巨大影响,5G时代和AI时代带来新的工业革命会让电影进入新的阶段。我确定电影的未来一定是双方在开放融合、互相尊重的趋势下发展成为一体。
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副总经理 马平:
人工智能让电影更有想象力
 他们眼中的中国电影70年
文章图片
人工智能是人类社会面对未来的一个全新动力,让我们从所有简单重复的劳动里面出来,让人类更多完成创造性的工作,完成创意性的工作。对于影视行业来说,它将给整个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首先创意编剧阶段,去年人工智能创作了《哈利·波特》和《看起来像一坨灰烬的肖像》的剧本,这是我们看到在创意阶段,AI所做的一些尝试和工作。而在制作阶段,有些技术则已经很成熟,拍摄摄像机的轨迹都是人工智能驱动的,现场秀也是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分析,一些具体的制作环节像剪辑,很多体育比赛等都有人工智能驱动来保证最快的时效性,此外像动作捕捉,涵盖面部捕捉、表情捕捉,最近的几部电影包括《复联》里的灭霸等,包括声音、内容相关的处理,现在都有人工智能的尝试在里面。此外,项目的立项、研发,背后都有人工智能数据的支撑。
人工智能可以给制作带来很多新工具,起码可以使行业里的从业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从简单重复的劳动里面解脱出来,从而把精力放到创意以及更有价值的工作内容上。我们已经看到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变革,但能为行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还需要通过内容创作,把我们想表达的东西传达出来。
第六代导演 宁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