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生活』沧州眼科医院院长杨立东:4万余例白内障手术和患者扔下的一堆拐棍
文章图片
杨立东 , 46岁 , 沧州眼科医院院长 。 这些天接到的电话 , 最多的是问他哪天出门诊 。 在他看来 , 这是长久以来积淀下的一份信任 。
与他创下的“4万余例白内障手术”的“纪录”比起来 , 更让他动情的 , 是当年在贵州大山里 , 他作为志愿医生前去免费做手术 , 在离开那家乡卫生院时 , 门口堆的一堆拐棍:那都是山里的患者作“导盲棍”用的 , 手术做完了 , 他们看见了 , 这棍子 , 便纷纷扔到了角落里 。
多少年过去了 , 那个画面至今让杨立东想起来仍旧眼含泪花 。 一位医生的价值与荣耀 , 不仅仅在“4万余例”的数字里 , 更在那一堆再也用不着的拐棍里 。
学习
把每个细节都尽力做到极致
文章图片
▲沧州眼科医院院长杨立东 。1999年 , 大学毕业后的杨立东成为沧州市中心医院眼科的一名年轻大夫 。 越是研究 , 他越是对生命本身产生深深的震撼与敬畏 。
当时医疗条件无法跟现在相比 , 就拿眼底检查来说 , 当时的设备相当于“扒着门缝使劲往屋里看” 。 没别的办法 , 只能逼着自己不断学习:跟着书本学 , 杨立东说那时自己最大的支出就是买书了;跟专家们学 , 每到周末 , 只要听说北京、天津有学术会议 , 赶紧坐车过去……
当然 , 更重要的学习是跟身边的前辈们学 。 杨立东说 , 他很感激遇到的郎全生、徐深等多位沧州眼科名家 。 这些医学前辈不仅仅从技术层面给了杨立东大量的启发 , 更让当时身为年轻医生的他切身感受到了什么叫“医者风范” 。 至今说起来 , 他仍旧如数家珍:面对病人和蔼可亲 , 好好说话;不管几点下班 , 必须得看完最后一位病人;不急不躁 , 站到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些看似简单的“常识” , 却给了杨立东受用至今的教益 。
这些教益体现在他的职业生涯里:做好与患者的交流 , 很多时候 , 患者看到你开出一个几块钱、十几块钱的药方 , 有可能心里就想:那为什么还让我做了二三百块钱的检查?这时就要好好解释:正因为有了那些检查 , 医生才有了开出这个药方的依据;给患者检查 , 先用暗光 , 不能直接照瞳孔 , 要用侧光先检查周边;翻眼皮 , 特别小的一个动作 , 但这里面同样蕴含着“学问” , 跟患者聊着天呢 , 突然就说“好了”……这些“细节”积累起来 , 就成为杨立东追求的目标 。 他想着 , 把这每一个看似微小的细节 , 都尽力做到极致 。
精进
创造纪录 , 超越纪录
文章图片
▲杨立东在为一位从山西专程来到沧州治疗眼疾的患者进行检查 。 资料图片2004年 , 杨立东有了一次难忘的进修经历 , 师从青岛眼科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教授 。 谢教授是眼科医生当中唯一的院士 。 从谢教授身上 , 杨立东感受到了医者的严谨 , “看病要看到‘病根儿’”;诊疗理念上 , 要体现出一种“全局观”;在手术操作上 , 哪怕是缝合 , 先缝哪一针、缝多大的跨度、接下来缝哪一针……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 做白内障手术 , 提前做足“备课” , 根据病人的角膜曲率和地形图 , 选择一个最佳的切入点 , 为的是通过这次手术 , 不但不能增加病人的散光 , 还要争取“顺便”给去掉几十度……
在院士级别的老师身边 , 杨立东切身了解到了国内甚至国际上最顶尖的眼科诊疗理念与技术 。 这种视野上的开阔 , 也让他有了更为深厚的学术基础 。
结束进修后 , 杨立东来到沧州眼科医院 。 当时医院刚刚创立 , 没办法 , 他必须同时涉猎青光眼、白内障、角膜病、眼底病、眼外伤等业务 , 这让他几乎每天都处于极高的工作强度里 , 甚至结婚那天 , 还到医院里做了一台急诊手术 。 那是一位来自县里的患者 , 因为啤酒瓶爆炸伤到了眼睛 。 面对这样的紧急情况 , 杨立东根本没犹豫:“这就是医生的活儿 。 ”
- 『济南生活网』济南有几个人民医院?
- #幸福的新生活#常吃4类食物,毒素一扫而空,肝病不来扰,肝病的“克星”找到了
- 【生活中与你相伴】保养卵巢,身体越来越干净,不想满脸皱纹可以试试,女人常吃3物
- #生活万万千#只有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才大彻大悟,人往往都是这样
- 「诗颖爱生活」原来是它在作怪,为什么耳朵总是痒却又掏不出东西?看完3D动画后
- 『分享精致生活』胜过十副药!睡前吃一点,辅助睡眠,润肺止咳抗衰老,一把葡萄干
- 『分享精致生活』这4大营养野菜不要错过,城里卖的比肉还贵!,清明去踏青
- 长春爱尔眼科医院阿蕊:你了解泪道疾病吗?你对流泪误会有多深?眼科专家了解你的心
- 可可的美食生活@又一款春日限定美食,不可以错过哦,满口留香的椿芽笋丁饺子
- [依一生活说]坚持吃几种碱性食物, 帮助卵巢排毒, 状态更年轻,大姨妈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