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最全品茗杯图鉴|( 三 )


六方杯:六方形 , 造型挺拔 , 线面清爽 , 棱角分明 , 施以汝釉 , 用起来更加圆润 。 六棱流直而上翘 , 方中带曲 , 杯型耐看 。, 线面清爽 , 棱角分明 , 施以汝釉 , 用起来更加圆润 。 六棱流直而上翘 , 方中带曲 。
莲瓣杯:每条棱从杯底延伸到杯口 , 让整个杯口呈现花瓣的形状 , 十分精致 。 古朴典雅、光润有度、实用大方 , 施以汝釉 , 区别于撇口杯杯型是杯口点缀的小小莲瓣 , 宛如新生 。 古朴典雅、光润有度、实用大方 。 杯体开片如鱼鳞、蝉翼状 , 久用之后 , 茶色会上着于裂纹处 , 形成变幻莫测、美丽绝伦的花纹 。
斗笠杯:造型如蓑翁之斗笠 , 圈足小 , 杯口敞 , 取其怡然自得之美 , 线条简洁优雅 , 烧成难度高 , 于简洁中见大智 , 尤显珍贵 。 取杯品茶 , 若姜尚之于渭水 , 于山水间心怀天下 , 于平凡中窥大智之道 。 也是非常受欢迎的经典杯型 。
马蹄杯:敞口 , 杯口外翻 , 斜削腹 , 内凹底小平底 , 形状倒置似马蹄 。 有的高有的矮 , 底部有的有圈足有的没有圈足 。
明代以回青、洒蓝、孔雀蓝、白釉等品种为常见 。
清代雍正年间较为流行 , 多作斗彩 , 以腹部饰四团花者为常见 。
铃铛杯:也称仰钟杯、金钟杯、磐式杯;杯口外撇 , 深腹 , 圈足 , 倒置似铃铛 , 由此而得名 。明成化、嘉靖、万历时期有白釉、斗彩、青花等品种 , 发展到了清康熙、雍正时则有青花、五彩等 。
目前在市场上也是最多见的杯型 。
圆融杯:偏矮 , 肚子略外鼓 , 口径略内收 , 但也比较真实和正常 , 但其聚香和聚味的效果明显更好一些 , 综合口感是最好的 。 有厚重沉稳之感 , 有“大肚能容天下事”的寓意 。 罗汉杯:创作灵感来源于传统罗汉缸 , 造型如同寺庙使用的铜钵 , 腹部圆而厚实 , 杯口微微内收 , 视觉上整体给人一种稳重感 , 以佛教十八罗汉为主题采用纯手工拉坯制作 , 并独创性地将粉彩工艺手法与釉下五彩工艺相结合 , 使之既具有粉彩细膩 , 粉润、柔和的画面效果 , 又具有釉下五彩晶莹光亮、润泽饱满的水份感以及安全无毒、永不褪色的特性 。 因而是集观赏、收藏与实用为一体的艺术珍品 。卧足杯:杯底没有圈足 , 底部平或内凹 , 放在桌面上是平贴的 。
是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杯式 , 有白釉、青花、五彩、粉彩、墨彩等品种 。
高足杯:因杯身之下有高足 , 故名 。
口微撇 , 近底处丰满 , 下承高足 , 高足有竹节形 , 圆柱形、四方形等 。
明、清两代均有烧造 , 品种有青花、斗彩等 。鸡心杯:造型为敞口 , 口以下内收 , 瘦底 , 圈足 。 因杯心下凹呈深圆涡状 , 底心凸起鸡心形 , 故名鸡心杯 。
是明代时期产品 , 永乐时景德镇窑烧制有青花鸡心杯和白釉鸡心杯两种 , 现均有传世品 。
方斗杯:流行于明代嘉靖时期的一种杯式 , 因形似方斗而得名 。 古时制作方形器 , 不似圆器那样能利用陶车的旋转 , 直接拉坯而成 , 其工艺比较特殊 , 需要将坯泥制成片状粘接而成 。 由于工艺复杂 , 技术局限 , 嘉靖时期方斗杯多不规整 。 清康熙时期 , 出现一种提梁式方斗杯 。 杯内有一横梁 , 将两侧内壁连接起来 , 由此加强了方斗杯在烧制过程中的强度 , 使器形十分规整 。
这个大口杯的优点在于 , 茶汤入口时感觉最圆润 。 但是这是物理学的原理造成 , 由于开口大 , 高度低 , 液体的表面张力最大 , 而不是茶汤本身的圆润 。 从聚香和聚味的程度来说 , 这个杯子是最低的 。
耳杯:亦称“羽觞” 。 酒具 。 系仿汉代漆制羽觞 , 器身呈椭圆形 , 两侧有对称的小耳 , 故名 。 流行于东汉至两晋、南北朝 , 品种有绿釉陶、青瓷等 。
这种杯子已经很少见了 , 大概在古装电视剧上还能看到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