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在顺场,赴一场指尖与舌尖的匠心邂逅


茶叶■在顺场,赴一场指尖与舌尖的匠心邂逅
文章插图
茶园风光美 , 茶香沁人脾 。
3月21日 , 踩着春日的阳光 , 带着家人 , 前往水城县顺场乡营盘村老坟山水城春茶基地 , 寻找那份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 。
蓝天白云下 , 茶园错落有致地镶嵌在翠绿群山怀抱中 , 一垄垄绿意盎然的茶树 , 绽放在茶园中的火红的杜鹃花 , 腰间挂着竹筐的采茶人……犹如一幅幅清新美丽的风景画 。
“茶在茶山茶叶青 , 泡在杯中绿茵茵 , 杯中茶水回味好 , 品茶不忘采茶恩……”不远处传来一阵山歌 , 没有伴奏 , 却宛如天籁之音 。 这是当地采茶人自编的山歌 , 也是采茶人辛苦的真实写照 。
茶叶■在顺场,赴一场指尖与舌尖的匠心邂逅
文章插图
茶园春景多芬芳
蒋婵是附近花戛乡人 ,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没有出去打工 , 不能在家坐吃山空 , 她便到基地当了一名采茶工 。 从早上8点过到下午5点 , 蒋婵的竹筐里只装了一斤多不到两斤的独芽 , 她想在天黑前采满2斤 , 这样就可以领到100元工资 。 和蒋婵一样 , 花戛乡好多还没有外出打工的村民都到茶园里采茶 , 既解了眼下茶园缺人的燃眉之急 , 又可以增加收入 。
2011年土地流转种植茶叶后 , 村民邓文贵积极响应号召 , 把家里的20亩土地种植了茶叶 。 从种包谷、马铃薯到种植茶叶 ,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经验总结 , 邓文贵从一名门外汉成了一名种植茶叶的行家里手 。 无论是种茶还是采茶 , 他都说得头头是道 。 “我们基地的茶没有任何污染 , 是最原生态的 , 非常受欢迎 。 ”邓文贵一边采茶一边说 。 后来 , 听说邓文贵还是远近闻名的手工炒茶师傅 , 在采访人员一行的请求下 , 他答应晚上为大家展示他的炒茶技艺 。
晚上8时许 , 我们来到水城县南部园区白族风情小镇 , 邓文贵的水城春茶专卖店就在小镇里 。 沿着青石板铺就的道路 , 我们走进一幢具有白族特色的民居 , 烧水、泡茶 , 邓文贵忙着招呼大家 , 但大家都让他别忙了 , 请他直奔主题 。
穿上工作服、戴上帽子和口罩、把炒茶的专用锅搬到屋子中间 , 做好准备工作 , 开通电源给锅加热 。 桌子上摆放的几簸箕茶叶是白天采摘的 , 经过室内摆放萎凋 , 让鲜叶的多酚类物质、氨基酸、叶绿素等物质发生了变化 , 为后续的茶叶制作奠定了基础 。 “等锅里的温度达到150度 , 就可以开始了 , 茶叶不宜放得太多 , 每次炒三四两最好 , 多了翻炒不均匀 。 ”只见邓文贵不停地用手在锅的上方来回地滑动 , 不用温度计 , 他就凭着自己的这双手来感受锅的温度 。 随后 , 他把簸箕里的茶叶倒进锅里 , “这个步骤叫杀青 。 ”邓文贵说 , 这个过程中不能用锅铲 , 只能不停地用手翻动茶叶 , 用手感受茶叶的水分 , 才能更好地掌握茶叶何时出锅进入下一个环节 。
茶叶■在顺场,赴一场指尖与舌尖的匠心邂逅
文章插图
杀青
第二步是揉捻 , 只见邓文贵把刚刚杀青过的茶叶倒进簸箕里 , 把茶叶沿顺时针方向揉成一团 , 这个过程就是要让茶叶里的茶多酚充分释放出来 。 随后 , 茶叶又被倒进锅里 , 邓文贵说这是在去水分 , 这时候锅里的温度要降到七八十度 , 温度过高会把茶叶烫起黑点 , 直接影响到茶的口感 。
紧接着是制形、烘焙 , 程序结束后 , 邓文贵用小竹筛把碎的茶叶末筛出来 。 “别小看这些茶叶末 , 宾馆里用的茶叶包就是用茶叶末制成的 。 ”他一边解说 , 一边把茶叶又倒回锅里 。 这时的房间里早已飘满了茶香 。
接下来的一步是提毫 , 看着一脸迷茫的我们 , 邓文贵解释说就是要把茶叶上的毫毛提出来 。 随着邓文贵的双手不停地翻动 , 锅边出现了一层黄绿的颜色 , 用干净的抹布一抹 , 竟是一层绒毛 。 不一会儿 , 邓文贵就成了“白眉大侠” , 露在口罩外面的眉毛上敷了一层厚厚的绒毛 。 邓文贵再次用竹筛把提毫完的茶末筛出来后 , 把茶叶倒进锅里进行烘干 。 随着不停地翻炒 , 茶叶与锅碰撞的声音越来越脆 , 邓文贵不时用手捻茶叶 , “只有用手指把茶叶捻成粉末 , 才算完全干 。 ”邓文贵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