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医聊」湘雅病房“疫”事:白衣天使们变身“发明家”,担任“临时家属”


“3月8日夜班交班 , 患者总数37人 , 出院3人 , 病危6人...”随着熟悉的交班声响起 , 武汉协和西院“湘雅病房”里的护士们又开始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 , 这一天也是湘雅援鄂国家医疗队协和西院“湘雅病房”成立“满月”的日子 。
“湘雅病房”从成立到开始收治患者只有不到一天的准备时间 , 开科仅2天内就将床位全部收满 , 收治的患者均为已确诊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 患者病情变化迅速 , 且常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多种并发症 , 治疗手段复杂 , 护理任务重、难度大 , 对护士的专业技能要求非常高 , 此类患者的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 。
在隔离病房中 , 护士不仅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 , 与医生密切配合完成救治工作 , 还需协助患者的日常生活 , 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等 。
在克服了初期筹备时间短、物资紧张、团队成员专业背景不尽相同 , 彼此不熟悉等不足 , 在面对陌生的环境、流程、系统等挑战与压力下湘雅护理团队不畏难、不言弃 , 坚持实行精细化管理 , 制定清晰的工作流程、合理安排人力、落实人性化关怀、坚持业务学习 , 强化护士业务能力 。
在湘雅李丽副主任、曹岚科护士长、彭小贝护士长、谢伏娟副护士长、张磊副护士长、协和程小翠护士长、海南王晓闪护士长的带领下 , 病室运转有序 , 全体护士身心状态良好 , 出院患者人数逐渐增加 , 并收获了患者满满的肯定与感激 。
「湖南医聊」湘雅病房“疫”事:白衣天使们变身“发明家”,担任“临时家属”
本文插图
【「湖南医聊」湘雅病房“疫”事:白衣天使们变身“发明家”,担任“临时家属”】
采用“湘雅模式” , 推行精细管理
在协和西院湘雅病房 , 护理队伍坚持采用湘雅医院护士长每日督查制度 , 危重症床旁交接班制度、重症医学科医生和护理长联合查房制度 , 并制定了临床组长交班单、护士长每日督查表及新冠病房各班职责等各项流程制度和表格 。
在医疗物资缺乏的现状下 , 湘雅护理人展现出了一贯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品质 , 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丰富临床经验 。
用塑料水瓶自制简易尿壶 , 方便缺氧新冠患者在床上解小便;
自制肠内营养、气道湿化标识牌挂在床旁起到警示作用 , 大大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风险;
自制袜套约束带 , 降低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率;
自制体位翻身垫 , 有效地辅助俯卧位体位的摆放;
为需血透患者临时借调来的血透治疗机型号湘雅医疗队和武汉协和西院之前都从未用过 , 血透护士陈磊、黄忠华当即向工程师要到视频进行自学 , 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到ICU去寻找缺失的配件 , 折腾半小时终于完成机器预冲 。
成立“临时ICU” , 提升救治能力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 曹岚科护士长结合自己多年的ICU工作经验 , 大胆地向医疗队领队钱招昕主任建议成立“临时ICU” , 将极危重症患者依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个集中”原则进行治疗和护理 。
护士长们轮班进舱 , 对重症护理质量进行督导 , “临时ICU”内 , 每班次均安排有急诊或重症专科护士管理患者 , 床护比为1:2 , 保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
目前“临时ICU”已收治呼吸机患者4例、高流量给氧患者7个 , 并开展各项重症特色护理技术 , 开展俯卧位通气治疗十余次 , 超声引导动静脉穿刺5次 ,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十余次、超声肺部评估辅助体位治疗十余次、有创血压监测4次 , 肠内营养10例次 , 充分体现湘雅护士的专业价值 。
还成立了血液净化治疗小组 , 由7名护士和3名医生组成 , 24小时随时待命为患者提供血液净化治疗 , 目前已为新冠患者行血液净化治疗10余次合计六十多小时 , 并开展枸橼酸抗凝、血液灌流、DPMAS、血透置管等技术 , 为患者安全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