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语课》:他凭空杜撰一门语言当老师,居然骗过纳粹逃出生天( 二 )
从别人那里换来的一本波斯语书被军官没收了,如果让自己写出波斯语文字,与书本一核对,就会暴露无遗。所以他提前为自己找好台阶,说自己是半个血统的波斯人,既不会写也不认识波斯语字,只在母亲那里学会了说波斯语,正好军官不需要系统地学习,只要会说和进行简单的交流就行,就这样巧妙地化解了危机。
文章插图
军官要求每天主角每天教给他4个新的波斯语词汇,后续又增加到40个单词。然而主角自己甚至10个波斯语单词都不知道,怎么去教他?
因为军官的优待,他可以在食堂干更轻松的工作,同时负责给整个集中营的犹太人打饭,于是他在打饭时询问了每一个犹太人的名字,以他们的名字为词根,改造成他所创造的语言的读法,并且赋予其自己随意联想到的意义。
文章插图
要背上几十上百个单词不容易,但要记得每天见到的犹太人的名字则简单很多,通过他们的名字和其具有关联的事物再赋予其意义,凭借图像记忆和相互关联的属性,加上他自己本身学识渊博,精通法语和德语,他成功地以极高的效率创造且记住了更多的生词。
在这样的操作方式之下,他不仅每天都能完成教军官固定数量词汇的任务,还可以有更多的存货,甚至在可以主动向军官整句整句地秀他的“波斯语”,彻底获得了军官的信任。
文章插图
不得不说,除了主角聪明的脑袋和超快的反应速度之外,“巧合与运气”也是促成他圆下这个谎言的必备条件之一。但即便有这样的运气,也绝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随意营造出这样的一个惊天骗局。毕竟被战争迫害至此,很难说他到底有多好的运气,只不过是上天给这个可怜人一点求生的余地罢了,而缜密的心思和聪明的头脑,还有坚毅的意志才是他成功的必要条件。
文章插图
除了主角的奇特经历之外,电影再次将我们带入了那片阴云笼罩的集中营之中,感受战争的罪恶。
在《辛德勒的名单》中,就有着让人让人心惊的情节。由于二战德国战败,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撤退,为了消灭罪证减少负累,纳粹德军对上百万关押在集中营内难以转移的犹太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他们被成千上万地聚集在一起,用机枪进行扫射,将尸体堆积起来烧毁,烟尘绵延几公里,让白天变成黑夜,烟囱里排向天空的灰烬在地上铺上了厚厚的一层......
文章插图
战争不仅泯灭了人性,更让纳粹变得疯狂暴虐,虽然片中的军官只是一个管理后勤食堂的上尉,也从未上战场进行过掠夺和杀戮,但他不遗余力地为德军制作美食佳肴,确保他们补足精力以残害更多的无辜。他将那数万的犹太人称为“无名之辈”,内心的冷漠让人发指。在最后,当他怀揣着梦想去到德黑兰,说着一口完全虚假的“波斯语”被逮捕时,或许才明白,正是那2840个“无名之辈”的名字给他带来了最终的审判。更可笑的是,他还满心欢喜地用主角以被德军疯狂屠杀的犹太人的名字为词根创造出的语言,创作出了一首向往和平的诗,堪称是最深刻的讽刺。他日日夜夜所学习、所背诵的,正是自己的罪恶,它会像诅咒一样陪他度过余生。
文章插图
主角在最后得救之时,面对美军的询问,想起的也不是他创造出的那2840个“波斯语词汇”,而是那些被屠杀的犹太人的名字,人性深处的温良至善,终于击退了凛冽的寒风。
每次看这样的二战电影都特别难受,在不同的该类型电影之中,被关押在集中营的犹太人永远都像一个没有尊严的动物一般被对待。他们曾经是光鲜亮丽的商人绅士,戴着礼帽,穿着干净的毛呢大衣,却因为种族歧视而遭受迫害,他们唯唯诺诺,小心翼翼、忍受着至亲分离、寒冷饥饿与死亡的痛苦,低声下气地苟活,却仍然逃不过被以各种让人发指的行为杀害的命运。
- 西游里的女儿国并非杜撰,真实原型在这里
- |半天不到凭空建成一栋房?新西兰流行的这种房子,竟然是来自中国!
- |家有阁楼就偷着乐吧!斜面打通做个宽敞的大露台,凭空多处小院子
- 榻榻米|小空间这样改造,家里凭空多出一间房,赚翻了
- 姜子牙|姜子牙无钩钓鱼的故事,不过是后人杜撰,实际上他也是个普通人
- [科普中国]凭空“蒸发”的那些牙齿去哪了?为您揭示“失踪”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