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我离不开孤独,我的人生很苍凉

在世人眼里,余秋雨的生活一扫过去的阴霾,可谓有滋有味,名利双收,前途不可限量。然而,余秋雨在他书写过的不少书籍里,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一种孤独,一直以来,他坚称自己离不开孤独,人生很苍凉。
余秋雨:我离不开孤独,我的人生很苍凉
文章插图
在《文化苦旅》这本书之前,余秋雨已经出版了《艺术创造工程》《戏剧理论史稿》等不少学术著作,这些作品更是让他在高校学术圈名声鹊起,仕途也混得风声水起,1985年被任命为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职务,为那个年代全国最年轻的高校校长。谁也没想到,在随后的仕途之路,他拒绝官场,婉拒几个省部级职位的征询,还辞去院长职务。这样的举动,实为世人难以理解,对于这段经历,余秋雨说过:\"有人说我是走得最远的文人,这我承认。我喜欢走来走去。\"特立独行的人,注定走在边缘上,这意味着他也离不开孤独。也许,正如屈原诗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也许,正因为别人只看到余秋雨辉煌的事业,而没有读懂他追求理念背后的孤独,这或许多少有些苍凉的感觉。
余秋雨:我离不开孤独,我的人生很苍凉
文章插图
正是他如李白诗仙那样的洒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是我不得开心颜。正是他不加犹豫的辞职决定,孤身向西北高原出发,围绕\"穿越百年血泪,寻找千年辉煌\"的考察主题,让他为《文化苦旅》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孤独的内心也在黄土高原寻找到心灵安放的精神家园。正是因为他不余遗力地追求与探索精神,开创了\"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风。对于做官与出名,余秋雨没有表现太多的不舍;对于不被人理解的孤独,他没有表现太多的忧郁。正是一份超脱世俗的从容,他的孤独表现得成熟、沉稳而有内涵,升华为一种精神上的独立,一种淡然的本性回归。
余秋雨:我离不开孤独,我的人生很苍凉
文章插图
《文化苦旅》刚上市,市场反响超乎意料,初次印刷一万册不到三个月就被抢购一空,卖得火爆时有的零售商还抢不到出版社的配额。伴随着销量畅销而来的,是全国知名学者对余秋雨的文学造诣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金庸认为余秋雨可以和鲁迅并立。余光中则表示,中国散文,自朱自清和钱钏书之后,又出了余秋雨。好评如潮的时光,如昙花一现,美丽而又短暂,让人一声叹息。《文化苦旅》畅销全国这一年,他与陪伴了自己十三年的妻子李红离婚,这无疑更让众人对他的评价有着颇多争议。
余秋雨:我离不开孤独,我的人生很苍凉
文章插图
在他写作的那段艰苦岁月里,妻子李红为了改善家庭生活的困境,独自出走至深圳打工。妻子的背后艰辛地默默支持,让余秋雨的写作生活有所改善,肝炎也得到及时的治疗。按常理,一位妻子这么努力,不怕吃苦的支持,一直相濡以沫,终于迎来丈夫的事业成功,是件可喜可贺之事,苦尽甘来。然而,两人却以离婚收场,难怪众人以\"陈世美\"议论余秋雨为人。面对各种各样的负面舆论,余秋雨没有过多表态,在行为上,他主动承担女儿所有的学费与生活费,前妻有困难时,他也曾多次提出给予帮助,显然对原配,他心有愧疚。让世人惊叹的还有他的前妻,原谅了他。至少,他和前妻都没有被道德绑架,如前妻李红所言:既然不相爱,何必维持名副其实的婚姻。余秋雨的婚姻与他的事业一样,活出了自我,没有为了维持名声,表面秀恩爱,背地实则同床异梦。正所谓,放手,对于彼此也未尝不好,总比整天戴着面具活着。
余秋雨:我离不开孤独,我的人生很苍凉
文章插图
一位北大学子发表《余秋雨,你为什么不忏悔》一文后,让余秋雨很快被卷入舆论风波。一时间之间,婚姻上的道德绑架,文学上的各种不友好的评论铺天盖地从五湖四海吹过来。与他交情颇深的好友,在谈及余秋雨面对诸如被人揭露著作中文史差错,被北大学子称为文化流氓,甚至被人评论其婚姻不长久等各种负面报道时,表示当时的余并没有对这些舆论报道表现愤慨,当没事儿一样,有着一颗平常心。其实,在他看来,如果一味地进行各种反击和辩护,反而背离了读书的初心,演变成一场道德辩论赛,容易忽略文章本身;再者,书中错误,加印时行声明,更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