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金戈越王剑》三登首都剧场:少年皓首,艺术不老( 二 )


《吴王金戈越王剑》三登首都剧场:少年皓首,艺术不老
文章插图
1983年北京人艺演出《吴王金戈越王剑》剧照,吕齐(中)饰演勾践结局反转,“复杂人格,生发创造能量”蓝天野告诉澎湃新闻采访人员,1987年,自己从人艺离休时“是从导演编制上退下来的”。“我执导的第一部戏是1964年的《结婚之前》,剧本是骆宾基写的,他同萧红、萧军一个年代的,是一出写北京郊区农村的戏。‘文革’结束后,我执导的第一部比较大的戏,是迪伦马特写的《贵妇还乡》。”由此不难看出,《吴王金戈越王剑》并不是作为导演的蓝天野在人生重要节点时的“第一部”,却是令他在晚年复出再执导筒时的首选。
“这出戏的不一般之处,就在于没有简单地将‘卧薪尝胆’这段历史再现出来,而是将视角对准了纷争背后复杂的人性。讲述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终于完成复国大业后,却昏庸无道,重复了吴王的悲剧。”这样“反转”式的结局让观众“不止看到一段历史故事,看到美的形式,更能由此去思考。”蓝天野表示。特别的,蓝天野认为1983版虽是经典,现场配乐却实难如意。2014版的作曲请来了王立平,“美妙的旋律令复演生辉添彩。”
作为一部首演于1983年,复排于2014年的作品,《吴王金戈越王剑》对于导演和演员来说都不是新课题。为了此番再次上演,剧组仍然历经了两个多月的排练打磨。无论是上一轮演出的老演员,还是此次加盟的新演员,每个人都在排练中为人物注入了新鲜感。“他们身上都有自己的创造,他们把自己的积累赋予到了人物身上。”蓝天野认为,每次演出对于演员来说都是此时此刻的创造,所以可以常演常新。
《吴王金戈越王剑》三登首都剧场:少年皓首,艺术不老
文章插图
2014年北京人艺复排版演出《吴王金戈越王剑》剧照,濮存昕(右前)饰演范蠡剧本诗化的语言对每一位演员提出了挑战,“我们要让演员既能体现出台词中诗的韵脚和韵律,又不能有朗诵的感觉,而是说出属于舞台人物的话,既不能过了,也不能不够。”蓝天野介绍说,让每个角色落地是排演的要求,“就连剧中人物服装也不能给人一种戏剧装束的感觉,而是让人相信是那个年代真正穿在身上的衣服。”演员的表演更是禁得起舞台的检验。从上一轮扮演范蠡到这一次饰演勾践,濮存昕的角色转换给观众来了惊喜——1983版中,老演员吕齐饰演的勾践,剑眉倒立,一早就透露出阴鸷乖张的内心世界。此次舞台上的勾践,则没有在化妆时有此眉宇间的性格展露,相反却用轻松佻达,甚至略带喜感演绎,呈现出统治阶级骨子里的昏聩。“这是一个创作上的尝试,这个角色很值得演。具有复杂人格的角色,能让我生发出创造他的能量。”濮存昕说。
“勾践,你还记得亡国的耻辱吗?”“勾践,不敢忘。”一问一答,抑或自问自答的台词,让整出戏背负着沉重的灵魂拷问。而虽然“金戈”“宝剑”入题,白桦剧本里的七场戏,却没有一处是兵戎相见的打打杀杀,而着墨在勾心斗角的纵横捭阖。“狡兔死,猎犬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谋臣大夫范蠡和文种截然不同的收缘结果,除了让人不禁唏嘘,更令人称奇的却是西施的形象不再是“美人计”里的“工具人”。苎萝村头范蠡和西施的相遇对答 ,荆浩饰演的名臣范蠡,深谋远虑又浪漫不羁。原雨饰演的西施则不施粉黛,又玲珑剔透。正如蓝天野本人对这一形象的解读,“古往今来,为什么西施、王昭君能在历史上留名,与其说是因为貌美,不如说更打动人的是她们的聪慧……”
《吴王金戈越王剑》三登首都剧场:少年皓首,艺术不老
文章插图
《吴王金戈越王剑》三登首都剧场:少年皓首,艺术不老
文章插图
《吴王金戈越王剑》三登首都剧场:少年皓首,艺术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