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有力,敬畏无量这期《国家宝藏》看哭了很多人
在敦煌,时间既慷慨又奢侈。对穿越时光而来的莫高窟而言,千年只是一瞬,但对于守护它的人来说,要做成一件事,可能就是一生,甚至是几代人的传承。在最新一季的《国家宝藏》中,从“一个人的执着”传承开来的“一群人的坚守”,令人为之动容!
文章插图
曾在第一季《国家宝藏》时,“永远的敦煌少女”常沙娜就曾讲述过父亲常书鸿先生痴守敦煌半个世纪的故事。1935年,因为偶然在巴黎街头看到由伯希和编辑的《敦煌图录》,他备受震撼,毅然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条件回到祖国,哪怕妻离子散,身边的战友一个个离他而去,甚至被提醒守在莫高窟将是“无期徒刑”,常先生也从未停止对敦煌艺术的保护。
文章插图
第三季的舞台上,辛柏青饰演的常书鸿眼神坚定:“虽然我没有信过佛,但我心中也有佛。我的佛就是莫高窟,我的至爱就是莫高窟,所以无论任何艰难险阻,我都会与它终生相伴。”
文章插图
莫高窟九层楼檐下的铁马风铃,苍凉传响。与它遥遥对望的黄沙之下,是常书鸿永远的安息之所。在他身边,还长眠着众多为敦煌奉献的人们,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选择归根大漠,隐身于世,生死相守。88岁的李云鹤老先生,在莫高窟做了64年的文物修复工作,他这一生都在和时间赛跑,近4000平方米的壁画,500多身的塑像,在他的手下重获新生;儿子李波今年56岁,莫高窟第220窟是他看着父亲修复起来的,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他回到大漠,干了父亲的老本行,一干就是30多年;31岁孙子李晓洋是在敦煌出生,在莫高窟第220窟边上长大的,如今也已从事了10年的壁画修复工作,他想象着自己的孩子未来也会虔诚地守在敦煌,把爷爷的手艺和理念传承下去……
文章插图
爷孙三代守护敦煌壁画的故事,让观众从更加平凡的视角深切感悟了一次“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
【信仰有力,敬畏无量这期《国家宝藏》看哭了很多人】
文章插图
以守望,护希望,这份发自心底的挚爱、无畏和担当,值得更多的人知道。来源:敦煌写经
- 葛亮《瓦猫》:以“匠人”为引,寻找人的尊严与信仰
- 世界苍茫,唯有信仰,才是最好的力量
- 《革命家庭》用心用情追寻信仰(图)
- 德艺双馨艺术家吴惠山--笔势有力 灵活舒展
- “印度最牛苦行僧”,为信仰高举手臂47年不放下,后来咋样
- 这部新戏写“左联五烈士”,信仰的传达不是教化式,而是让人用温度去感受
- 都知道宋江叫“宋押司”,官位有多大为何很多人都敬畏他!
- 我国传奇级别的文物, 件件让人心生敬畏, 排名第一的无疑是它
- 闽台的共同信仰——保生大帝
- 从“十字杵”纹样的发源发展趋势,研究明朝制瓷业中的宗教信仰与君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