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愿意看就看,不愿意看就不看。只剩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
莫言曾在谈起长篇小说的时候说:"没有二十万字的就不能叫长篇小说。"这话一说出口,引来了众多的舆论攻击。那些不擅长写长篇小说的作家,全部都给了莫言一双白眼。
有一位作家曾说:"莫言的小说,都是从东北高密这条破麻袋里面摸出来的,没什么新鲜可言。"莫言听了之后不但没有发火,反而是把此话当成对自己的夸奖。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做再多解释也不会懂。随着网络时代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态度,来找一些存在感。正所谓枪打出头鸟,越是当今最火的人,越是容易遭到一些人的口舌。而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自然也不会例外。
文章插图
不管外界怎么评价莫言,莫言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写作风格。莫言说:愿意看就看,不愿意看就不看。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坚持自己的原则,哪怕没有人理解白岩松也说过:"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就是要学会如何跟不同的声音共存。我不同意你说话的内容,但是我同意你说话的权利。"莫言一直是一位饱受争议的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的作品一下子就火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了当今文坛的标杆,当之无愧的重量级人物。也让更多的人开始读起了莫言的作品,但是也正是在莫言大红大紫的时候,很多人站了出来,表示对莫言作品的怀疑。【莫言愿意看就看,不愿意看就不看。只剩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
文章插图
很多读者说,没看莫言作品之前,觉得莫言的文学艺术修养一定特别地高,看了莫言的作品之后才发现,莫言就是俗不可耐。很多读者都对莫言的作品打了差评。熟悉莫言作品的读者都知道,莫言的作品有大量对于人性的描写,善与恶,黑暗与光明。在他的笔下把人性描写得非常透彻。可对于中国人来说,莫言的这种描述似乎不太受欢迎。很多读者认为莫言的作品没有创新,没有突破。莫言的作品中,写的都是以农民吃喝拉撒,衣食住行为主题,描绘广大农民内心的黑暗与光明。这也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强烈不满。纷纷指责莫言俗不可耐,认为莫言就不配站在当今为学的最高峰。还有很多读者认为莫言的作品是对自己民族的侮辱,不尊重历史。读者拿鲁迅的《狂人日记》与莫言的作品去进行对比,读者认为鲁迅的《狂人日记》更加形象具体地用小说的形式,表写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而莫言的作品明显跟鲁迅的作品不是在一个级别,正所谓没有对比就不知道差别。
文章插图
对于那些质疑莫言作品的人,莫言也曾说过:愿意看就看,不愿意看就不看。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人生往往并不需要所有人理解,因为他们并没有遭遇过你所遭遇的。当然发表自己的看法,一直以来都是每个人的权利。每个人经历不同,教育背景不同,这也导致了人跟人之间所产生的不同价值观。
文章插图
1984年莫言得到了余秋雨的认可,成功地考入了解放军艺术学院。在这里莫言得到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并且写下了《透明的红萝卜》《白狗秋千架》等多部长篇小说。但是真正让莫言出名的还是《红高粱》这部被拍成电影的作品,也让莫言一下子火了起来,并且凭借这部电影莫言还获得了西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红高粱是描绘乡村情怀文学的一部作品,而这部作品也让莫言认识到了自己,从此莫言就返回了故乡,也许只有在这里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来。正所谓选择大于努力,莫言的这次选择,也让他在以后的创作上可以说是如鱼得水。莫言在故乡过上了农民的生活。正是故乡的这种生活方式,让莫言写出了许多的文学著作。
- 受宠与受辱,都愿意接受前者,但老子却说“宠为下”?啥意思?
- 莫言和马尔克斯是如何描写女性的?莫言对马尔克斯的叛逆性接受
- 莫言为跨海大桥题了两句诗,文字直白,网友也写了一首却惊艳世人
- 看莫言书法,再看鲁迅书法,同是文豪怎么差距这么大
- 埋了就能活,亩产5千斤,价格也不错,却没几人愿意种
-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为何没有成为全民偶像,反而受世人谩骂
- 三个细节显示贾政更愿意选择黛玉, 而不是宝钗作为儿媳妇
- 林徽因的墓碑被砸,有人提出修缮,她儿子梁丛诫为何不愿意修复?
- 仙子不愿接待贾宝玉,唯独可卿愿意云雨,梦醒后为何和袭人温存?
- 天龙八部里, 萧峰最愿意结交之人, 不是段誉、公冶乾, 而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