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邳州小伙为葫芦“刻”出“新生”

“葫芦”谐音“福禄”,在中华文化中一直是吉祥的象征。一颗普通的葫芦,经过“邳州工匠”谷昌的一双巧手打磨,就能变成精美的灯饰、吉祥的摆件、别具匠心的容器,颇受人们喜爱。
为让葫芦雕刻技艺被更多人熟知,谷昌一直默默坚守在传承之路上。
漂亮!邳州小伙为葫芦“刻”出“新生”
文章插图
刀尖上的舞蹈
走进谷昌的家中,这里俨然是一个小型“葫芦博物馆”,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葫芦制品。“每一道工序都要耐心细致,才能做出精美的作品。”谷昌坐在工作台前,一刀一刀小心雕刻,精心打磨作品。
谷昌是邳州市邳城人,今年33岁。20岁那年,一次偶然机会,谷昌发现葫芦镂空透光后的光影造型特别美,便迷上葫芦灯制作,从此与葫芦结下了不解之缘。“葫芦在过去农村是舀水和盛酒的工具,随着社会发展,逐渐被塑料制品代替失去这部分价值。”谷昌说,“我想通过自己一技之长,赋予葫芦新功能,展示更大作为。”
在谷昌的雕刻技艺为葫芦带来“新生”的同时,葫芦也成就了他的工匠精神。设计草图、手绘图案、雕刻、打磨……迷上葫芦灯的谷昌开始了漫长的钻研之路,然而,这条路并不轻松。“葫芦本身是自然生长的,每一个葫芦不仅长相不一样,葫芦不同的位置厚度和纹理也不一样。”谷昌说,雕刻葫芦时必须要有精准的把握,使用不同的力度,“雕轻一点破不了壁,一旦用力过猛则会前功尽弃。”
在谷昌看来,雕刻艺术虽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蹈”,但实际的雕刻过程枯燥又繁琐,一不小心手滑,刻在图案之外是常有的事。“非痴迷,很难坚持。一个葫芦被雕成一件精美的灯具,差不多需要半个月时间,有时候手上划个小口子、小裂缝,都很正常。”
在经过无数次失败和尝试后,谷昌对葫芦灯技艺了然于胸。他不仅熟练掌握了葫芦灯的雕刻技巧,还能从葫芦的选籽、种植、培育、收获开始绸缪。“什么样的葫芦做什么用,适合做成什么样的灯,咱都心里有数。”谷昌说。
让“葫芦宝贝”走得更远
谷昌制作的葫芦灯既有装饰的美感,也有照明的实用性。他的作品初步分为五大系列,有上百种花式、图案。
漂亮!邳州小伙为葫芦“刻”出“新生”
文章插图
谷昌认为,这正是纯手工雕刻的魅力所在。“只要有创意和灵感,就能挖掘出更美丽的东西,这和工业化批量生产的产品是不同的,因为手工制作葫芦灯,100个灯出来就是100种效果,就是100种美感。”
早在2007年6月,谷昌从事的这种葫芦镂空雕刻就被市政府列入县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作为工艺葫芦传承人,谷昌也在传承中创新、发展中求变,将传统的吉祥图样与现代文化相结合,让手中的“葫芦宝贝”走得更远。
为了让手上的技艺被更多人所熟知,谷昌还设计制作了葫芦酒壶、小挂件、手把件等雕刻品,并通过网络直播方式现场教学,直播卖货。谷昌说:“我现在每天晚上都会直播,主要是直播教学,教学员怎么做葫芦灯,也在网上收了一部分徒弟,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基本上做一段时间,产品达到足够数量后,我就开始直播卖货,一场直播就可以卖差不多了。”
漂亮!邳州小伙为葫芦“刻”出“新生”】一个个不起眼的葫芦,通过谷昌的手,成为可以给人们带去祝福与吉祥的小物件。而他的葫芦灯也渐渐在业界传开,引得不少人上门“求宝”。“作为手艺人,在创新的同时传统技艺咱不能丢。下一步,我打算结合我们邳州特有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把其展示在葫芦灯上,让更多人了解邳州葫芦灯,进而推介邳州文化。”谷昌表示。
徐报融媒采访人员:颜子舒/文、图通讯员:王壮 杜洋编辑:傅付责编:王韬
来源:徐报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