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童旭东:谈谈真正的孙氏太极拳创立的源流与背景,三拳合一( 二 )
文章插图
因此从1901年开始 , 孙禄堂着意研究太极拳 。 他研究太极拳并不是因为太极拳多么能“打” , 实际上从一开始他就发现 , 当时太极拳并不怎么能“打” 。 因此在1900年之前 , 他并没有把太极拳作为研修技击的重点纳入到自己的武学体系中 。 1900年庚子之乱后他开始重视研究太极拳 , 发现太极拳的劲与他此前研修过的十几门拳术的劲都不合 。 不合在哪里呢? 孙剑云老师讲:“老先生(指孙禄堂先生)发现太极拳的劲不是为了争胜 , 也不适合格斗 , 但他们有一套自己的理趣和运用法则 , 对于大众修身很有助益 。 ”也就是说孙禄堂看到了太极拳背后所隐藏的修身价值及文化价值 , 这对于他那时特别关注的彰显武术在社会上的文化价值非常有意义 。 尤其是太极拳推手 , 这种游艺形式是认知文化理趣的一种有效方法 , 这是当时其他拳术难以替代的 。 所以那时孙禄堂要学习、研究太极拳 。
同时 , 孙禄堂也发现当时太极拳在格斗的技能上存在着结构性缺陷(后来1928年中央国术馆首届国术国考、1929年的浙江国术游艺大会擂台赛及上海国术大赛擂台赛都一再证明了这一点) , 用孙禄堂自己的话说就是 , 他所接触的太极拳的劲与他研习过的各家拳法之劲皆不符合 。 所以 , 孙禄堂从一开始就着重探究太极拳所以然之理 , 以便优化、鼎革当时太极拳的技术结构与理法 , 使之能够经得起技击实践的印证 , 因为这是太极拳蕴含的文化能够立足的根基 。 这一探究促生了融合形意、八卦之意的孙氏太极拳的创立 。 由于当年孙禄堂阐扬武术的主要目的是在社会上提升武术的文化地位 , 改善武术的社会形象 , 所以孙禄堂就不能说武术的文化价值是自己发掘出来的 , 而是武术本来就具有的价值 。 因此他的五部拳著采取了旧瓶装新酒的方式 , 阐发他对武学及其背后文化的理解 。
陈微明认为孙禄堂是一位真正的得道者 , 他对中华武术的贡献之大前无古人 。 杨明漪也认为孙禄堂对武术的贡献“守先开后 , 功与禹侔” 。 认识这一点 , 对于正确认识孙禄堂对太极拳的态度特别关键 , 也对我们正确认识孙禄堂的武学思想非常重要 。
其二 , 新酒是什么——超前的武学创新前面讲了 , 孙禄堂提升了中国武术文化包括太极拳文化 , 并把他的贡献表述为前人的成就 。 那么孙禄堂是如何提升中国武术文化的?提升武术文化不是把传统文化与武术做牵强附会的拉扯 , 而是必须使这一文化内涵对提升技击制胜效能具有指导作用 , 由此彰显武术的文化与技击制胜这二者互为表里 , 如此才能证明武术的文化是武术本体中的东西 , 而非牵强附会的拉扯和涂抹 , 如此武术的文化内核与文化价值才站得住脚 。
所以 , 孙禄堂在提升武术文化 , 阐述其修身价值的同时 , 必须提升其技击制胜效能 。 而技击制胜的最高境界就是与道同符 , 即拳与道合 。 所以那时孙禄堂要构建能够完备技击制胜效能且与道同符的武学体系 , 这就是他后来创立的三拳合一的武学体系 。 孙禄堂的这一思想及三拳合一的武学体系都是极为超前的 , 这也是孙氏太极拳长期以来不被人们所理解的重要原因 。 孙氏太极拳是三拳合一武学体系这个宏大背景下的成果 。 这是认识孙氏太极拳时常常被人有意或无意忽视的一个关键之处 。
孙禄堂是以原来所习的形意、八卦、太极三家及所涉猎的其他十多门武艺为基础 , 着眼于完备技击制胜效能并与道同符 , 参照自己多年的体用实践 , 经过熔炼与融合 , 重构了形意、八卦、太极三派 。 由此形成了孙氏形意拳、孙氏八卦拳和孙氏太极拳 , 为完备技击制胜效能并与道同符建构了统一的基础 。 这个基础表现为建立了完备的体用内劲的体系 , 包括哲理、技理、规矩、法则、形式等等内容 。 孙氏太极拳就是这个武学体系的三大基础之一 。 这个武学体系就是孙禄堂酿造的新酒 。
- #太极拳#关于太极拳的几点认识
- 『冠县老干部之家』谈谈老年人一日三餐
- 太极拳■教你如何用三年时间进入太极拳懂劲阶段
- 香槟@谈谈香槟的除渣
- 太极拳■如何使你的太极拳更有太极味
- [太极拳]武术合肩蕴含哲理:太极拳调胯发人,接手一招制敌
- 「健康学堂」如何预防癌症的复发转移?
- #太极拳#“水”乃太极拳至妙之法门
- 太极拳@练拳先明理,太极拳发劲四大妙招必须明白!
- 「陈小旺」陈小旺:什么才是真正的放松,松到什么程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