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江中捞出一块废铁,论斤卖了65元,专家研究后3亿打水漂了

莎士比亚曾说,我们拥有一样东西的时候总是看不到它的优点,等到失去了才会觉得它格外有价值。这句话本是启迪我们要懂得珍惜,但有趣的是,如果把这句话放到文物收藏上,似乎同样适用。
渔民江中捞出一块废铁,论斤卖了65元,专家研究后3亿打水漂了
渔民江中捞出一块废铁,论斤卖了65元,专家研究后3亿打水漂了
文章插图
很多时候,文物被普通人发现时,我们根本意识不到它的真正价值,等了解到它的价值时,东西往往已经辗转多次,落在了行家手里。比如上世纪80年代,重庆一位渔民打渔时就曾捞出一件巨大的“废铁”,被他当做废品卖了之后,专家却鉴定说它至少价值3亿。
这位渔民叫老陈,生活在重庆的一个小山村里,家里世代靠打渔为生。某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划船下江打渔,把渔网撒下去后半天没动静。老陈想去看个究竟,拉网时却发现今天的网异常重,他心中大喜觉得肯定是捞到大鱼了。
渔民江中捞出一块废铁,论斤卖了65元,专家研究后3亿打水漂了
文章插图
结果拉起来一看,这哪里是什么鱼,明明是一根巨大的废铁柱。重庆地处长江和嘉陵江交汇之处,市内水系发达,很多地方都会修建桥梁,这时就会有渔民常常能从河流沿岸或者水底捞出一些废料卖几个钱,所以对这根铁柱老陈也不觉得稀奇,只是重量大了些。
老陈说,这根柱子大概有
90公斤,高达70厘米,上面还有些刻字的痕迹。老陈没读过书,也看不懂上面写的是什么,只把它当作是废品运回岸边,找了辆小货车载着它开去了废品回收站。
渔民江中捞出一块废铁,论斤卖了65元,专家研究后3亿打水漂了
文章插图
废品回收站的老板看着这东西不像是普通的废铁,但他也不是很懂文物收藏,只是觉得这块铁有些年头了,上面刻的字也是古体。后来,他直接给了老陈65块钱把它买了下来。老陈不懂这块铁为什么会这么值钱,但拿着这笔不算小数目的“天降之财”,美滋滋地回了家。
走在村子里,有邻居看到他高兴的模样,问他发生了什么好事,老陈就把这天的经历说了一遍。没多久,全村都知道了老卖一根废铁卖了
65块钱。这个消息很快也传到了当地文物局,专家闻讯赶到了废品站。
渔民江中捞出一块废铁,论斤卖了65元,专家研究后3亿打水漂了
文章插图
跟来老板说明来意后,老板把他们带到一间破旧的仓库里,专家们仔细一看,铁柱上刻是鸟篆文,这根柱子必然是大有来头的。既然是文物,肯定是要进行相关研究的,专家们向老板解释他们要带回文物的重要性,最后花了200块钱从他手中收回了铁柱。
鸟篆文也称鸟书,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古代有许多皇帝都喜欢鸟篆文,因为它被看作是诚信的象征。据《说文解字叙》记载,鸟篆还是秦朝时使用的八大官方文字之一。汉高祖更是要求历代子孙都必须认识鸟篆,灵帝深受他的影响,在位时还设立了《鸿都门学》。
渔民江中捞出一块废铁,论斤卖了65元,专家研究后3亿打水漂了
文章插图
经过专家考证,这根铁柱就是汉武帝时期用于修建桥梁的桥墩,虽然桥墩就是重铁打造本身材料很廉价,但它背后蕴含的文物价值却是巨大的,有专家称这个桥墩放在现在至少值3个亿。
渔民江中捞出一块废铁,论斤卖了65元,专家研究后3亿打水漂了
文章插图
如今,这个桥墩收藏在四川省博物馆,它之所以有幸保存下来离不开废品站老板的慧眼识珠,不然可能早就当做废品回收处理了。在过去的百十年中,有大量的文物都是在农民劳作的过程中被开采出来,但也因为很多人不具备相应的文物保护意识,导致了大量文物的损坏和流失,实在令人痛心。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应当是一件长久坚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