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造了1个汉字,被民国女性骂了3年,现这个字女性每天都离不开它
汉字使用的历史悠久,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就产生了文字——甲骨文,随着朝代的发展,开始出现隶书、行书、楷书等,如今我们使用的印刷体,就是由楷书变化而来。而我们书本上使用的是简体字,以前的书都是繁体字,主要就是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新旧思想开始发生碰撞,白话文也是从这时候开始运用到书面语上。
文章插图
而促使这一切推动的人,刘半农功不可没。刘半农出生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祖籍江苏江阴,虽然是知识分子家庭,但是家中很是清贫,不过刘半农自幼聪慧过人,6岁就能吟诗作对,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更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常州府中学堂。
1913年刘半农在《时事新报》、《小说界》等刊物中发表了40多篇他翻译和创作的小说,向大家介绍国际有名的作家作品,比如说安徒生、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因为翻译工作的缘故,他在1917年的《新青年》上提出对文学革命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见解。之后他更是到往欧洲各国进行交流学习,主攻的就是语言学方向。
文章插图
【他造了1个汉字,被民国女性骂了3年,现这个字女性每天都离不开它】刘半农在翻译文学作品中注意到英语中的第三人称“他(he)”和“她(she)”在用法上可以区分开来,而在当时的中国并没有这样区分,只有“他”和“牠”在使用,或者用虚词“之”来替代。这样其实也反映了当时中国思想上的陋习,女性的社会地位不高,所以“她”的用法没有人提出来。
而刘半农在这时就提出用“她”来指代女性,而不是用“他女”或者是“那女的”,既然要在思想上有所进步,那么指代女性的“她”就应该出现,但是当他提出来的时候,却是遭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谩骂。
文章插图
大家说已经到了民国时期,女性地位既然已经受到了重视,就应该不分男女,用“她”更是有歧视女性的意思,因为这件事,刘半农被骂了3年,但是刘半农不在乎,后来他直接写了一首诗,来反驳社会各界的声音。
《教我如何不想她》:“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这是“她”第一次在白话诗里的大胆使用,这些“她”也让这首诗成为了不朽之作。
文章插图
后来因为这首诗音韵和谐,语言流畅,在1926年的时候被赵元任谱成曲,广为传唱,也是这首诗,让“她”字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渐渐地在当时的文学家的作品中,“她”字也开始取代“伊”字频繁出现。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刘半农为了完成关于方言方面书籍的编写,冒着酷暑沿平绥铁路深入绥远、内蒙一带考察方言方音,却不小心染上了“回归热”病,同年7月14日,在北平病逝,享年44岁。
- 养多肉要会控水,注意6点,1个小技巧,肉肉不用施肥也很胖!
- 蟹爪兰“软趴趴”像霜打了一样,因为犯了1个大错,赶紧改来得及!
- 作为结拜兄弟,武松被迫逃亡时,为何施恩只送来1个烧鹅?
- 国外断崖发现中国汉字,内容翻译出来后,专家这次总算找到了
- 干货!练字中的黄金规律等几个问题!
- 我国这5个生僻汉字,虽然仅短短一笔,但认识的人却寥寥无几
- 夏季摘1个枝,丢盆里,来年花开满阳台,成枝肥叶壮有价值的盆景
- 武则天墓前有61个无头石人,千百年难以解释,结果被俩农民解开
- 中国史上第一禁忌的汉字,只有三人以此取名,至今无人敢用
- 专家绘出西施真实面貌图像,众人看后只有1个字可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