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罪犯漫长的“劳动教养”史,从何时开始,又有哪些方式
大家好,我们的鹏举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文章插图
“劳教”是我们经常会听到的一个词语,由于中国司法体制的改革和法律法规的完善,人们熟知的劳动教养制度在2013年被正式废止。但在中国的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刑罚往往伴随着高强度的劳动教养。
文章插图
上图_ 明嘉靖八年国子监刊本【前汉书--刑法志】《汉书·刑法志》记载,在西周时代,人们就会根据犯人所受到的不同惩罚来规定相应的劳役。对于刺、割、劓、膑、墨、刖等较为严苛的肉刑,有专门的劳动改造方向。例如劓,即被割掉鼻子的人,可以去戍守边关,因为那里少有人烟,所以容貌被毁也无伤大雅;被施以宫刑或者幽闭的人,可以被收入宫廷服役,盖因“人道即绝,於事便也”,遭受墨刑,即在脸上刺字的人,就会让他去看守城门等工作,因为墨刑不伤四肢,又因脸上有明显标记,而无法逃匿。在墨刑之中最出名的莫过于黥布即汉初淮南王英布,按《史记·黥布列传》,黥布原名为英布,本是六安人,犯罪而被定为墨刑“论输骊山”,为始皇帝修建陵墓,也正是在这里英布与“徒长豪杰交通”拉拢人脉,逃亡江中为盗,才有了他在秦末天下纷争时起兵的资本。而英布获得墨刑的罪名无载,但很大概率是因为“臣不正君”才获罪的。以上这些损伤身体的肉刑,都是特定犯人所需要担负的劳役。
文章插图
上图_ 墨刑又称黥刑、黥面
文章插图
上图_ 墨刑古代记载而那些犯罪情节较轻的,犯罪行为较为普遍的犯人则更多地会区分男女后,罚以“城旦”、“舂槁”等劳役。所谓“城旦”指的是男性犯人从每日天亮开始,前去筑城或是维护城墙,是一种在秦代为期五年、到汉代为期四年的刑罚。而“舂槁”则是针对女性,就是舂米和拾柴,这些劳役的期限皆为五年。不同的是,男子在接受城旦的劳役之前要将头发剃去,名为“髡钳”,这与记忆中犯人都要剃头的做法似乎是一脉相承。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儒家训导中,髡发也一直被认为是野蛮的游牧民族的象征,《论语·宪问》有言:“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披发并非单指披散头发,而是指游牧民族的断发和辫发习俗。城旦较早案例记载是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丞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令下三十日不烧者,黥为城旦’”,可见城旦在秦朝是焚书这件国家大政策的辅助刑罚。城旦也不仅仅是筑城而已,更肩负着守边的责任,并在北周时期演化成了后世笞、杖、徒、流、死五刑中的徒。三国时期曹魏的如淳曾有记载称:“论决为髡钳,输边筑长城,昼日伺寇虏,夜幕筑长城”。因此可见当时的劳改绝不像是现代社会的这么安全,随时都可能丧命在塞外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
文章插图
上图_ 秦律是中国秦代法律的总称
文章插图
上图_ 秦法之《田律》汉承秦制,在儒家思想逐渐张扬的西汉中后期,髡钳逐渐被一种称为“完”的劳改方式所取代。“完”与髡钳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完”只需要把鬓角和胡须贴掉,而髡钳则是需要剃光;二是髡钳一般与城旦相连,而“完”则没有固定的劳作项目,只需每天服役即可。这样的改变也从侧面证明了,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思潮在汉代已经开始逐渐影响到的政府的运转当中,连罪犯也享有最低的人权。在“城旦”和“完”之外,还一种常见的劳改方式:鬼薪。这个看上去阴森恐怖的名字,其实并没有什么可怕之处。相反,对于前面两种来说,鬼薪则是个相对轻省的活计。这种劳役方式也是出自秦朝,并且与大名鼎鼎的嫪毐有着直接关系,当年嫪毐被秦始皇诛杀以后,他的门客和舍人中罪行较轻的人都被罚为鬼薪,而鬼薪其实就是惩罚犯人,进入深山为皇家砍伐供奉宗庙中先祖和神灵需要的柴火,服役的周期只有三年,三年之后就可以重新成为庶人。
- 一生只有一位皇后,也从不纳妃,两人相伴18年!
- 古代最有名的四大名马, 此马在主人自刎后投江自裁!
- 古代画押圈、十,如何分辨真假?还有一步骤,中国领先外国2千年
- 古代皇后妃子对自己的称谓,本宫哀家臣妾分别是什么
- 古代官员动不动辞官回乡,靠啥生活?古人有一特质我们丢失了
- 中国被称“基建狂魔”竟是基因遗传?看看古代的那些超级工程
- 盘点中国古代不出名的''十位美女'',你有知道几个!
- 古代农民用什么东西装运粮草真佩服古人的智慧
- 12种古代名剑吴钩明似月,楚剑利如霜
- 古代封建社会,大家族嫡子的妾和庶子的正妻相比,哪个地位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