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李白的侠气源自哪里?
文章插图
开元十三年(725)春三月,李白游览完巫山之后,顺流而下,从此告别了自己苦读十年的大匡山,也告别自己生活了二十年的家乡,巴蜀大地。从神龙入川,到开元十三年出川,时光过去了整整二十年。在这里,李白度过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时光。这是无比重要的一段时光,这位未来的盛世诗人,一生中最关键的学习阶段,正是在这片土地度过。因此,他的三观之中,也不可能不受到这里风土人情的影响。从后来李白诗歌来看,他思想体系中绕不开的学道和任侠,就正是巴蜀文化在他身上最明显的烙印。
文章插图
就学道修仙而言,巴蜀是道教发祥地,相对于其他地方,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更倾向于相信神仙鬼怪的传说故事。民间各种神怪传说发达。这点深深地影响了李白,他不仅对道教的各种神话无比向往,甚至还亲自和道家人士一起隐居,在许多诗歌中也表现出对民间传说的熟悉。在蜀中,他云游过巴蜀的峨眉、青城等道教名山,着迷于道教之中。日后李白最终亲受道箓的举动,和他青少年时代在蜀中受到浓厚道教文化氛围的影响,是绝对分不开的。
文章插图
李白另一钟爱的主题:任侠,也正是他青少年时在蜀中。北宋之前,蜀地一直难以管辖,民风轻浮,易动难安。但反过来看,正是蜀人这种崇武勇悍,尚任侠,好打抱不平,不盲从权威的风气,很自然地影响到了李白,日后让他写出荡气回肠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名篇《侠客行》。
在这20年中,李白风骨健壮,学识充实,为以后造就一名盛世诗仙,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最终,到了开元十三年的这个春天,他将带着这些回忆和经历,告别家乡,走向自己未知的征途。
或许,这正如他在告别匡山,走向未知的前途时写下的那样:
【“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李白的侠气源自哪里?】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 父亲不留遗产,母亲远走异国,姐姐失联31年,他一生有亲人无亲情
- 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献过的计谋当中,有阴狠毒辣的计策吗?
- 徐志摩母亲过世后,陆小曼穿孝服千里奔丧,却在半路被公公拦下
- 原配带3个孩子寻他,他却跑千里寻她,闭门不见留下8字让人感慨!
- 3句不留人的客套话,表面上邀请你留下,实际却是在赶你走
- 古代官场的称呼很有学问,稍不留神,就会得罪一大群人
- 《千里江山图》与《清明上河图》哪一幅画得更逼真故宫之宝
- 寄生草 宋宵因自由诗词
- 率领五百骑兵,千里奔袭擒贼首,辛弃疾献给南宋朝廷的“投名状”
- 能动手就绝不动口! 史上有哪些如“十步杀一人”霸气侧漏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