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天下周刊#有患者输血浆仍病亡,疗效尚无规律,金银潭慎用于危重症( 三 )


由于这种新病毒的不可捉摸性 , 在治疗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的时候 , 医生常常面临“做多错多”的风险 , 一些常规手段可能失效 , 甚至带来负面效果 。
以前 , 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往往使用呼吸机、ECMO、血液净化等治疗手段 。 但这一次 , 除了呼吸机确定有效 , ECMO和血液净化对于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效果不好” , 设备用上去之后患者没有反应 , 甚至情况变差的几率很大 , “这个问题现在解决不了 。 ”房明浩告诉《财经天下》周刊 。
风险之辨 “收益大于风险 。 ”2月14日 , 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如此评价血浆疗法 。
由于较早推进恢复期血浆制品 ,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机构的研究受到关注 。自1月20日开始 , 中国生物就在武汉实施了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采集;2月8日 , 中国生物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开展了3名危重患者的新冠特免血浆治疗 , 连同后续医院治疗的危重病人超过了10人 。
#财经天下周刊#有患者输血浆仍病亡,疗效尚无规律,金银潭慎用于危重症
本文插图
图/中国生物官方网站
据中国生物披露 , 临床反映 , 患者接受治疗12至24小时后 , 实验室检测主要炎症指标明显下降 , 淋巴细胞比例上升 , 血氧饱和度、病毒载量等重点指标全面向好 , 临床体征和症状明显好转 。
不过 , 研究上还需要更多试验数据 。 目前 , 已有多家医院、研究所、血制品公司等机构开展恢复期血浆相关研究 , 包括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徐医附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等 。 备案信息显示 , 除了临床症状、血常规等指标外 , 血浆中和抗体水平、SARS-CoV-2病毒量、2019-nCoV病毒拷贝数都被纳入主要指标 。
对于研究进度 , 金培生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 , 目前检测的样本量不足 , 离得出科学的结论“还有一定距离” 。
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段凯也提到 , 血浆疗法存在风险 , 主要在输血过程中可能形成血栓 。
此外 , 采血-检测-制备-运输-输注这一流程也可能存在交叉感染风险 。图/中国生物公众号
根据中国生物披露的检测过程 , 对于提取的康复者血浆 , 需先进行核酸检测以确定不含新冠病毒 , 然后进行“五五二二病原检测”(包括乙肝病毒、梅毒、艾滋病等) , 再经过病毒灭活处理后 , 可得到相对纯化的对抗病毒的中和抗体 。
但房明浩认为 , 虽然很多病人临床诊断痊愈了 , 实际上还可能是病毒携带状态 , 这使得采血、运输、输注等流程均存在暴露污染的风险 。
新冠肺炎康复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也在接受封面新闻采访时表示 , 康复者采血的时候可能恰好处于窗口期 , 检测不到 。
近日来 , 包括武汉在内的多地均报告出院患者“复阳“的案例 。
3月2日 , 一位从武汉市汉阳国博方舱出院的36岁男性李亮去世 。 从方舱“治愈“出院后 , 李亮按规定进入隔离酒店观察 。 此前在方舱接受纯中药治疗的李亮 , 在隔离期间再次发病 , 最终死亡 。
3月3日 , 包括该方舱在内的多家方舱医院暂停了病人出院 , 并添加了新的出院检测项目 。
因为上述种种原因 , 目前 , 新冠特免血制品要想从试验完全走向临床 , 仍需要漫长的过程 。 无论是实际疗效 , 还是批量环节的风险 , 都让血液制品站在风口浪尖上 。
正因如此 , 对恢复期血浆疗法 , 各家血制品上市公司的态度也极为谨慎 。华西证券在研报中提到 , 包括天坛生物(为中国生物控股公司)、华兰生物、卫光生物等在内均涉及恢复期血浆治疗乃至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开发 。
2月16日 , 天坛生物发布公告称 , 天坛生物下属子公司仅为血浆疗法提供设备及技术支持 , 相关报道提及的新型冠状病毒特免球蛋白目前正处于研发初期 , 后续研发情况存在不确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