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天下周刊#有患者输血浆仍病亡,疗效尚无规律,金银潭慎用于危重症


撰文/ 王灿
编辑/ 严冬雪
面对新冠病毒 , 一根细细的输血导管并不是人人能抓住的救命稻草 。 有重症患者输注康复者血浆后大为好转;也有人接受治疗后仍难逃噩运 。
3月4日 , 新冠肺炎第7版诊疗方案出炉 , 强调对危重症患者使用血浆治疗需要更加慎重 。 几个不宜血浆治疗的情况被直接点出:危重症终末期 , 多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的;非中和新冠病毒目的的治疗;临床医生综合评估认为存在其他不宜输注情形的 。
目前 , 社会舆论多呼吁康复者捐献血浆 。 现实却透着科学和理性的几分“残忍”:不同于大众一厢情愿的认知 , 即使是康复者血浆 , 也并非“神药” 。 多名一线临床医生告诉《财经天下》周刊 , 由于疗法仍处于摸索阶段 , 实际临床使用往往慎之又慎 。
最新情况显示 , 除了心肺肝肾 , 新冠病毒还可能攻击中枢神经系统 。 3月4日 , 北京地坛医院宣布发现患者脑脊液中存在新冠病毒 , 并引发了病毒性脑炎 。 当面临一种新病毒 , 现代医学总是需要一个动态的、不断向前的过程 。 在一线医生看来 , 稳住生命体征是当务之急 , 因此 , 不论血浆或其他疗法 , 面对病榻上的重症患者 , 医生们最终的选择往往是:“先救命” 。
不可捉摸 彭银华还是走了 。 这位年仅29岁的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重症科医生原本要在大年初八举行婚礼 , 最终却因新冠肺炎撒手人寰 , 留下爱人和遗腹子 。
3月5日 , 彭银华出现在“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名单”中 , 和他一起被追授荣誉的 , 还有另外24位一线医护人员 。 名单上 , 他们的名字带着黑框 。
他的科主任、同事曾竭尽全力 , 多方协调找到匹配的康复者血浆 , 在完成300毫升的输注后 , 他仍旧在金银潭医院ICU里停止了心跳;海南琼中县阳江农场医院杜显圣医生在接受血浆治疗、人工膜肺(ECMO)等救治后 , 也没能挺过去 。
一位看过彭银华胸片的医生告诉《财经天下》周刊 , 只看胸片的话 , 彭银华的肺部病变甚至比部分危重病人更轻 , “肺部更干净” , 但实际上 , 那时彭银华的病情已经“明显加重” 。
经历过多起类似情况后 , 这位有20多年ICU经验的专家感叹:新冠肺炎的隐蔽性非常难以捉摸 , 病人的各项指标和呼吸困难之间没有一个明确的正比 , 完全超越了重症医生此前的认知 。
超越认知的例子比比皆是 。 3月4日 , 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80岁的贾先生出院了 。 除了高龄 , 比起29岁的彭银华 , 这位老人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脑梗塞、眼底出血多个病史 , 还曾做过脑动脉瘤栓塞术 。
#财经天下周刊#有患者输血浆仍病亡,疗效尚无规律,金银潭慎用于危重症
本文插图
图/徐医附院公众号
起病第12天时 ,仍属重症患者的贾先生输注了225毫升的康复者血浆 , 成为江苏省首例新冠肺炎血浆治疗案例 。
次日上午 , 老人的咳嗽和胸闷症状即有所缓解 , 血氧饱和度升至95%以上 , 体温正常 , 食欲好转 。 2月26日、27日 , 老人又接受了两次血浆输注加强治疗 。 又两天后 , 老人多次、多部位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 终于3月4日治愈出院 。
多个病例表明 , 目前 , 血浆治疗的效果尚无规律可循 。 即使治愈了一位高龄重症患者 , 徐医附院也向《财经天下》周刊坦承 , “现在还不能很肯定地说 , 贾先生的症状改善和血浆输注治疗一定有相关性 。 ”
徐医附院副院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总指挥金培生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 , 从免疫学上看 , 理论上所有新冠患者恢复后都有抗体 , 因为个体差异 , 不同康复者体内抗体含量有高有低 , 但一定比尚未出院的病人多 。 因此 , 金培生认为 , 在没有特异性治疗的情况下 , 血浆治疗是值得重症患者尝试的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