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气以直养而无害——太极拳古典拳论养生解析( 二 )


解析
“神明”就是一种自然符合规律的状态 , 对规律的自然体察和调节纠正以便符合的一种水平 。 怎么才能达到?先练“着”法 , 要反复练习 , 熟能生巧 , 一开始先走架 , 练好外形动作 。 外形准确了 , 逐渐体会内 , 要“找”内劲 , 就是“渐悟” , 不要急 。 划动作时跟你平时做其他体力活动还区别不大 , 等你感觉到“劲”了 , 就不同了 , 就算入了太极拳的轨道了 。 太极拳的劲有很多种 , 要逐一体会 。 把“劲”都掌握了 , 能自如运用的时候 , 再打太极拳动作 , 对与不对 , 你自己就能感觉出来 , 不符合太极拳劲力标准的就是不对 , 这就是所谓的“神明”了 ,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 。 要达到“神”就要先老老实实“守规矩” , 依照要领练动作 , 长期地练 , 功夫下到才能成 , 所以说不是用力也就是用功长久 , 不能豁然贯通 。 豁然贯通是最后的结果 , “用力”是过程 。 练太极拳不是说谁如何聪明 , 少练一些就能功夫更深 。 太极拳需要体悟 , 但是在练到一定数量的基础上 , 才能感受深刻 。 相反 , 任何人通过一定的练习都能掌握太极拳 。 它又是一项很简易的运动 。
原文
“虚灵顶劲 , 气沉丹田 。 不偏不倚 , 忽隐忽现 。 ”(王宗岳《太极拳论》)
解析
这是讲身法要领 。 气顺 , 需上下贯通 , 头顶百会有向上领起之意 , 但又不能死顶 , 造成气血上涌 。 所以要“灵” , 要“虚虚领起” , 这样精神就提起来了 。 脚下松下去 , 上下有了挺拔的感觉 , 还很端正 。 中间气沉丹田 。 这样上、中、下三位一体 。 动起来也要保持这种状态 , 不能前仰后合 , 左晃右摇 , 变化上虚实分明 , 劲力运转流畅 。 形成一种有规矩的灵活动态 。
原文
“立如平准 , 活似车轮 。 偏沉则随 , 双重则滞 。 每见数年纯功 , 不能运化者 , 率皆自为人制 , 双重之病未悟耳 。 ”(王宗岳《太极拳论》)
解析
双重是太极拳中反复强调要避免的一个“病” , 对于双重许多人有不同的解释 , 大体上有两种基本的含义 。 一是指自己练拳时阴阳不分 , 虚实不清;二是指与人推手、交手时以蛮力硬抗 , 不知引进落空 , 不知四两拨千斤 。 双重有什么危害?虚实不清、与人硬顶 , 就懂不了太极拳的劲 , 就不能去僵化柔 , 克服不掉自己身上的紧张点 , 意气转换不灵 , 难以神清气爽 , 达不到养生的效果 。 所以练太极拳时轻灵婉转很重要 , 要做到轻灵就需要立身中正 , 如天平一般稳定 , 平衡 , 婉转要像车轮一样圆活 。
「太极拳」气以直养而无害——太极拳古典拳论养生解析
文章插图
原文
“提顶吊裆心中悬 , 松肩沉肘气丹田 。 裹裆护肫须下势 , 涵胸拔背落自然 。 ”(武禹襄《身法八要》)
解析
这段话言简意赅 , 讲述了太极拳的一些主要要领 , 几乎反复被各种太极拳研究论文引用 , 全面论述了太极拳身法中的细节 。 头部既要正直向上 , 又不能使劲顶 , 体会“提”字 , 仿佛上面有线吊着 , 而且一直吊到裆部 , 上下一线 , 又直 , 又松 。 只做到松肩沉肘才能气沉丹田 , 肩不能耸 , 不能端 , 肩和肘的关节都是松开、展开的 , 这样胸部不憋 。 太极拳练拳中的肩部毛病也有人比喻为“寒肩” , 就像感觉寒冷一样 , 缩起肩来 。 “裹裆”是保持裆部的开圆 , 裆部开圆了 , 行步就容易分清虚实 , 也使人体中、下部气脉贯通 。 肫(zhun)是鸟类的胃 , 这里代指人体胸腹部位 , 沉身静气对人体内脏有温养作用 。 胸略内涵 , 但不可硬挺 , 还是个虚和松的问题 。 脊背要自然挺拔 , 胸含 , 背不拔就会窝住 , 背一拔 , 身形就展开了 。 概括理解身法八要 , 就勾画出了太极拳的整体形象 。 各部分要领说法有别 , 要领则是一致的;各部分是相互关联的 , 每部分的要领是自然合成的 , 一个地方出问题 , 其他地方也很难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