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商人胡雪岩, 为何最终会败得那么惨?( 五 )


当然,这些都是生活小节,成大事者不拘细节,对于大人物而言,看人当看大节。那么,胡雪岩在商业上,有其过人之处吗?真像网络上所说的那般:经商当学胡雪岩吗?
胡雪岩为人精明,情商高,长袖善舞,善于跟官府合作借势青云直上。这些都是值得学习的地方。
然而,胡雪岩在商业上并没有出奇之处,他的发迹都是靠权力垄断获得暴利所致。虽然胡雪岩为左宗棠筹备西征军费出了大力,但在其中也大肆中饱私囊,他以海关关税作为担保向洋人借款,利息居然占了一半,报给朝廷的账目高了一倍,这也为他埋下了日后被抄家的隐患。
胡雪岩唯一一次不依赖权力进入丝绸业即大败亏输,导致整个商业帝国的崩盘。他的商业思维总脱不出垄断获取暴利的窠臼,在商业的红海中挣扎,而没有抓住科技进步的机遇,开辟新的蓝海。
网上有人说因为左宗棠跟李鸿章的争斗,所以李鸿章的钱袋子盛宣怀暗中对胡雪岩下手。盛宣怀依靠电报的优势,要求各地官僚挤提,银行推迟发放贷款,导致胡雪岩周转不灵破产,这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
其实盛宣怀的电报局在胡雪岩的生丝大战1-2年后才完成,根本不可能窃听胡雪岩的商业机密。
盛宣怀当时也没有心思去对付胡雪岩,他当时一门心思就是想把电报办成。1882年,盛宣怀,提议修建长江线路,由于通过两江总督左宗棠辖地,还要对左提出申请,他即没有心情也没有理由对左的钱袋子胡雪岩下手。
更为直接的证据是:在1883年7月—11月,胡雪岩银根最紧缺、最危险的时刻,盛宣怀还在江苏、湖北、福建之间奔走,忙着帮胡雪岩的“后台”左宗棠完成电报建设项目,更关键的是,盛宣怀买电报线的钱,也走得阜康钱庄的账户,结果胡雪岩破产后,盛宣怀亏欠江海、江汉两关及两江采办军火、电线(电报线)经费、采购柔秧等银七十八万六千八百余两。如果是盛宣怀下手对付胡雪岩,至少会把存款提前转移吧?
事实上盛宣怀在电报局办成之前,开办煤矿亏了三十万两,被淮系大佬李鸿章痛骂“好做大言”,不准备再重用他。盛宣怀当时在商业上只是一个小字辈,远不能跟胡雪岩等商业巨头相提并论。直到盛宣怀靠办电报局、修铁路成功之后才打了翻身仗,成为呼风唤雨的巨头,但这时胡雪岩已经破产去世了。
红顶商人胡雪岩, 为何最终会败得那么惨?
文章插图
盛宣怀
其实论办传统企业,盛宣怀也许比不上胡雪岩,但是要对新经济的商业眼光,盛宣怀远超胡雪岩。像办电报,这种类似于互联网革命的机遇,盛宣怀就抓住了,而胡雪岩毫无意识到新技术的暴利,一心只想垄断丝绸业。
以他跟左宗棠的关系,如果胡雪岩想办电报业,在江南一带是毫无问题的。
左宗棠最初对于电报业业并不理解,盛宣怀向其申请开办电报业时,左宗棠一口回绝,理由居然是:“本爵阁督大臣预闻兵事三十年,师行十五省,不知电线为何物,而亦未尝失先机。”
不过后来左宗棠省悟过来了,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催促盛宣怀加快办理电报局。因为这东西实在是太暴利了,如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清廷战败,不得已请李鸿章出山议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表示反对,给李鸿章发了一封5000字的长文电报,结果花了约2000两白银,在当时算一笔巨款了,可见电报收费多贵。盛宣怀正是靠掌控电报局而成为呼风唤雨的官商。
所以胡雪岩不过是一个依赖于权力的红顶商人,一旦失去权力的支持,他的商业帝国就迅速坍塌,并不需要外力的攻击。
红顶商人胡雪岩, 为何最终会败得那么惨?】财富源自权力,也因为权力而失去,世间万物,其实是很公平的,求仁得仁又何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