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房子都是坐北朝南,那么市集的方位自然都会在房屋的东西两边,更方便逛街选购,就使得东西市集更为重要。
文章插图
从分类方面也可以看出,东西市也比南北市卖的商品更为流行和重要,这从一首耳熟能详的互文能看出。
想必许多人都听说过《木兰辞》中的一句话:“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辞》被认为是南北朝或者隋唐时期的出品,可以体现出当时东西南北市所卖的分类的区别。
在唐代,东市主要是服务于上层社会,会贩卖一些奢侈品,比如说《木兰辞》的骏马,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就是跑车。
文章插图
而西市则是贩卖一些舶来品,主要是丝绸之路带来的,多数都是胡货,也就是胡人贩卖的商品。
《木兰辞》中的鞍鞯就是马鞍及马鞍下的垫子,这种物品对以游牧为主的胡人来说,是必需品,所以也是必须的精品。
南市和北市则是贩卖一些批发用品或者是土特产,《木兰辞》中的辔头就是马鞍上用的绳索,而北市的长鞭也不是武器,而是用来驱使马用的,都是配件,价格不贵。
当然,从相关研究表示,“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只是一种概称,形容四处买东西的样子。
文章插图
但是作者这样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东西南北市的市集特点。
在之后的朝代,中国的贸易范围越来越广,就延伸出来了“东洋”和“西洋”的概念。
到了明朝,许多国外的货品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明代的张燮写的《东西洋考》中就说过:“西产多珍,东产多矿”,后来演变成了“东矿西珍”,最后引申为“四方物产”,也就是“商品”。
意思就是说这些“东洋货”、“西洋货”的名词,在口口相传中,简化成了“东西”二字。
文章插图
有学者考究过,宋朝以前的文献中,“东西”一词指代物品的频率不如“物品”。
在明清时期,“东西”才被确定成为“商品”的代名词。
明朝嘉靖年间的苏祐所著的《逌旃璅言》中明确指出:“世称钱物为东西。”
有趣的是,苏祐在之后还添加了一句:“意盖乡语相传有自来矣。”
意思是:“东西”这个词指代“物品”的来源是家乡话传去传去的结果。这就和上述所说“动使得误传”的版本对上了。
文章插图
这么多版本,到底哪个版本才是真的?哪个版本只是道听途说呢?
其实从上面的诸多版本可以看出,各个解释“东西”的版本中都有互通的解释,甚至可以是因果关系。
比如说阴阳五行和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大自然和建筑风水之间的关系,文字演变和大自然的关系。
这些因素互相影响,或许才是“东西”一词的根本来源。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买东西要用‘东西’来指代”的解释会有这么多版本,因为这些都无法舍弃。
这里也看出了汉字的词义解释确实是综合形成的产物,为现代人研究过去人们的思想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文章插图
参考资料:
【 北市|朱熹问学生:为何叫“买东西”不是“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道破】
- 老宅.买物品为什么叫买“东西”[J].乡音,2008(11):48.
- 胡晓芳.用认知的眼光探求词义的产生及演变——以汉语“东”“西”两词为例[J].现代交际,2011(11):59-60.
- 物品为什么叫东西不叫南北[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18):55.
- 中国人|东西问丨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三)之七:杨庆中:包容如何融入中国人的血脉?
- 萧炎|斗破苍穹:炎盟内部有问题,乌镇、柳昌登场,萧炎亲自出马
- 黄芽|四川4大“无名茶”,在当地口碑一流,奈何走出蜀地却无人问津?
- 哥伦比亚大学|新书架丨《孤独:一个社会问题》:孤独是什么?孤独有多盛行?
- 多元性|东西问丨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三)之五:李大龙:如何理解中华文化中的“华夷之辨”与多元性?
- 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三)之四:王战:“汤因比之说”对当前有何启示?|东西问 | 文化
- 青岛|举报更精准,青岛城管问题“微信有奖随手拍”活动全新升级
- 法国|图说|《小王子》问世80周年,数十个国家不同版本的“小王子”在法国巴黎展出
- 龙安志:西方社会对中国文明存在哪些误读?|东西问 | 中国文化
- 丁琪:蒙古族跨族婚恋小说如何表现民族融合?|东西问 | 王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