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安志:西方社会对中国文明存在哪些误读?|东西问 | 中国文化

(东西问)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三)之三:龙安志:西方社会对中国文明存在哪些误读?
中新社北京2月23日电 题:西方社会对中国文明存在哪些误读?
——专访美国作家、政治经济学家龙安志
中新社采访人员 吴旭
龙安志:西方社会对中国文明存在哪些误读?|东西问 | 中国文化
文章插图
龙安志:西方社会对中国文明存在哪些误读?|东西问 | 中国文化
文章插图
“当时海外媒体报道的总是十年前的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们在报六十年代,九十年代还在报道七八十年代。”美国作家龙安志(Laurence Brahm)回忆起40年前初到中国的感受时说,当时的中国与他此前了解的并不一样,那时就决定要努力把亲眼所见的中国记录下来。40年来,龙安志的“中国故事”涉猎很广,他到过很多地方,采访过很多人。在他看来,外国人写中国,终究要回到写这样一群人,写他们的制度、他们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文化。
近日,在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时,龙安志感慨于中国40年来的发展变迁,表示希望通过自己创作的“寻找中国”系列作品,将中国历史中沉淀的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给更多西方读者,打破文化藩篱,实现更好沟通。
以下是采访实录摘要:
中新社采访人员:您认为东西方文化本质差异是什么?
龙安志:东西方的价值观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思维方式不同引起的。西方的思维方式建立在二元对立基础上,亚洲哲学则寻求非二元性。
龙安志:西方社会对中国文明存在哪些误读?|东西问 | 中国文化】西方社会中,都是关于对立、两极分化、排斥、驱逐和冲突的意识形态。在西方思想中,只有黑与白、对与错、好与坏、人与自然、他们与我们等等。这种二元性或者双重性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很多方面。
亚洲哲学寻求和谐、平衡和集体意识,并且深刻认识到人类不能战胜自然,只是作为自然世界的一部分存在。我们看到,在汉语文化中,有“阴”“阳”的概念。在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也都有这对概念。《三十六计》中说“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这些都试图解释事物间并非二元对立,而是作为一个统一体,相互联系、互动和协同。强调不要单方面判断和拒绝,要拥护和发展多边关系,寻求共识。
龙安志:西方社会对中国文明存在哪些误读?|东西问 | 中国文化
文章插图
广州南沙体育馆的场馆设计将海洋文化的特质和武术的内涵相结合,体现东方哲学“阴阳俱合,天人合一”的境界。中新社发 姬东 摄
这些古老的亚洲哲学思想相互借鉴、融合,被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连接在一起,不仅为贸易服务,也为思想交流。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逐渐失去与哲学和价值观的联系,这些哲学和价值观在许多方面都比我们的现代成就更深奥复杂。现在,是时候找到我们的根源,让这些传统回归,因为它们可以指明未来的道路。
中新社采访人员:西方社会对中国文明存在哪些误读吗?
龙安志:在我早期创作的《寻找香格里拉》等作品中,我穿越了中国西部偏远地区,寻找中国尊重自然、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在快速发展的竞争中,因为很多在大城市里感受不到,所以我去了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寻找这些纯粹形式的价值。
龙安志:西方社会对中国文明存在哪些误读?|东西问 | 中国文化
文章插图
云南香格里拉田园风光。中新社发 刘国兴 摄
今天,我看到中国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复兴,尤其在许多年轻人身上。就像如果根很深,那么任何风暴都不能吹倒一棵树。但如果树根很浅,这棵树在暴风雨中就很脆弱。同样,源远流长、传统的价值观在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恢复能力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了解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就要看看中国文化几千年来的核心支柱。道家要求适应突发变化和自然之力,佛教思维意味着要同时看到过去、现在和未来,任何事物的实质取决于看待它的角度,从而将消极变为积极;儒家思想赋予了中国人应对任何情况和危机的组织能力,能够充分利用组织的宽度和广度来应对所有情况和危机。这是所有中国人“集体潜意识”中始终存在的三个方面,也是西方国家的人所没有的韧性。
中新社采访人员:您认为中国的发展变化为东西方文明共存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
龙安志:我在中国生活的40多年中,中国为克服挑战进行了许多改革,制定了很多政策,我都观察并参与其中。面对危机或挑战,中国人民始终如一地团结合作,政府精心协调相关政策。经验一次次证明,中国领导人能以清晰理性的头脑应对危机。人民与政府协同合作、共克难关,似乎已深植于双方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