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下馆子( 二 )


包叔叔全家大小齐上阵,在人群中穿梭不停。等待的食客们提着筷子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桌沿儿,嘴上有一句没一句地扯着闲话,眼睛却盯着那扇挂着白布帘的厨房门。终于,布帘挑起,来了!大喜,起身,双手郑重接过,小心移到桌前,俯下头先深深吸一口热腾腾的香味,然后一鼓作气,筷子绕着大条子面,连面带汤,哧溜溜,呼啦啦,敞开怀吃个干干净净。最后心满意足地放下碗,抹嘴起身,长叹一声,笑眯眯地走了。
男人们都夸赞:这面条真叫好吃,比屋里老婆做的强多了。还有桌子中间那碗免费榨菜,头回吃,世上竟有这样好的咸菜!比咱的红腌菜好吃多了。
女人们却抱怨:面条擀得太粗太硬,臊子里的土豆比牛肉多一倍,榨菜辣得娃娃哭,和娃娃合吃一碗,多要一筷子面都舍不得给。
不管怎样,头一个吃螃蟹的包叔叔,凭着五毛钱一碗的牛肉面,发了,成为我们那条街的第一个万元户。
 「乡土」下馆子
文章插图
后来,有一年我回老家和同学聚会,饭毕出门,被一群高喊恭喜发财的人团团围住。我怎么也看不出这是一群要饭的,衣着整洁,脸啊手啊干干净净,刚才还在墙角抽烟呢,怎么摇身一变就成要饭的了?!同行的男同学摆手说:“没零钱,没零钱。”“没零的,老板我给你找零钱。”其中一个反应神速,大家立刻笑喷。男同学不好意思,从coach钱夹里抽出一张20元的票子给他:“别找了。”这群要饭的立刻喜笑颜开地散去。
时代真是反过来了。80年代,人们基本在家吃饭,很少出去吃饭。现在,人们基本在外面吃饭,很少回家吃饭。那时,要饭的只要饭不要钱,现在,要饭的不要饭只要钱。
新的一年,希望大家多回家吃饭。
陶君,70后,生于鄂尔多斯,现定居上海,从事银行风险管理工作。文学爱好者,根据童年经历写了一系列回忆小文,讲述发生在80-90年代故乡鄂尔多斯的人和事。文章转载自:鄂尔多斯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