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煮茶,你煮出来的茶汤,是金黄的,为什么我的是枣红色的?
文章插图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阳光明媚的冬日午后,正在喝茶。
放了桌子椅子在阳台,放了一盆正在盛放的水仙在阳光下,就着它的幽香,准备喝一泡2019年的辞秋。
冬天,干燥,就想喝一些温润一点的茶。
喝了四冲,阳光晒得正舒服,有同学来聊天。
她说,我们来煮茶吧,冬天煮茶正好。去年冬天我去林阳寺,在梅花树底下煮茶,别有一番风致,改天我们约了一起去。
想起林阳寺,想起那一树又一树的梅花,想起那冷得像刀的山风,想起那些不可言说的往事。
有一些人,有一些景,只适合留在心里,不适合每一年都拿出来反刍一次。
伤身又伤心。
煮好的白茶,汤色美丽,是晶莹的浅琥珀色,倒在锤纹的玻璃杯中,映在四点钟的夕阳下,光影晃动间,美丽极了。
就着这斑驳的阳光,就着这美好的氛围,喝一杯香气四溢的煮白茶,只觉得心情舒畅已极。
"偷得浮生半日闲"。
然而,同学说,为什么我在家里煮的老白茶,颜色跟你煮出来的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我一边眯着眼抿了一口香醇的茶汤,一边舒展着手臂,在阳光下慵懒地调整个舒服的姿势。
同学端起茶杯,对着日光,轻轻晃动了半晌,疑惑地转头:"你煮出来的茶汤,是金黄的,光闪闪的,而我煮的是枣红色的,还闷闷的,没这么亮。"
李麻花在一边捂着嘴偷笑。
我直起身,重新给这位疑惑的同学倒满了一杯香汤,缓缓地,给她分析起煮茶汤的颜色来。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
白茶汤煮出来是枣红色,第一个可能性,是因为投茶量太多。
投茶量,这可是粗心者煮茶的硬伤。
比如李麻花,在我没在场的时候,从来煮茶是不用秤的。
她嫌麻烦。
拿过一块老白茶饼,随便掰一块下来(是的,她都不用茶刀撬),目测一下差不多有2.5克左右,就扔进煮茶壶里去了。
好几次我把手指头摁在她脑门上,质问她,你干嘛不用秤?
她揉了揉被我弄乱的刘海,不耐烦地说,称来称去好麻烦。
"不称一下,茶投不准,煮出来多难喝啊?"我气得很想揍她。
她狡黠地笑,没事,我测得出来大概的投茶量,本姑娘的眼睛准着呢。
于是我叫她重新掰一块,然后用克秤去称量,咦,这小子还真有两下子,那块她随手掰下来的茶饼,误差果然极小,2.6克,只多了0.1克。
不过,列位看官可不要学她。
李麻花是有丰富的煮(喝)茶经验的。
她天天跟着我喝茶,眼见着我每煮必称,眼见过我称过无数次茶,那些标准重量茶饼有多大块头,散茶大约多少根条索,天长日久地下来,她是记得清清楚楚的。
2.5克干茶,究竟有多少量,有多重,她闭上眼都能知道。正是如此,才有自信随手掰。
然而,不是长期擅长此道、极有经验的茶友,是不建议尝试的。
随便掰一块,有可能超重1克,更有甚者,超重2、3克,这t般的超重,超量投茶,煮出来的茶汤,自然极度浓郁,呈现在颜色上,就变成了枣红色——大量茶红素汇集在一起,一锅艳红。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
白茶汤煮出来是枣红色,第二个可能性,是因为茶叶品质问题。
白茶的品质,大致与三个因素相关:一是产区,先天的内质含量决定白茶品质;二是工艺,良好的工艺能保留下更多的养分;三是储存,优秀的储存条件,能让一款白茶转化出更多的有益物质。
- 同样是卖肉,为啥有些肉贩子经常拿一块布原来藏着“3个秘密”
- 同样是虾皮,选白色还是浅红色?老渔民告诉你,以后别再买错了
- 同样是鲍鱼,干得反而比新鲜的更贵?区别挺大,挑错了难吃还费钱
- 同样是水煮牛肉,冷水煮和热水煮,有啥区别?大厨:很多人不清楚
- 同样是大头鱼,为什么做不出奶白色的鱼头豆腐汤?原来窍门在这里
- 同样是蟹,梭子蟹、大闸蟹、青蟹都有啥区别看完下次别再买错
- 同样是草莓,若遇到以下3种,白送也别要,果农从不让家里人吃
- 教你煮“小米粥”的好方法,软糯油润,喝上一碗胃里特舒坦!
- 同样是冰糖,黄色和白色有啥区别糖厂员工说漏嘴,以后别再买错!
- 分享一个煮茶叶蛋的秘制配方,香味十足,好看又好吃,收藏了